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對台北愛樂合唱團來說,是已經演出多次的熟悉曲目,我自己在 2011 年也唱過一次。由於第五樂章後半才有合唱團的部分,每次演出時大家總是背譜上台,前幾個樂章的等待期間,則可以好好欣賞指揮和樂團的詮釋。這次合唱團將由簡文彬老師指揮,與長榮交響樂團演出這套交響曲,剛好是復活節期間......
馬勒對生死的思索
像許多偉大的作曲家一樣,馬勒的人生並不順遂。童年家庭失和、親人相繼過世、妻子外遇、身體健康不佳、身為猶太人屢遭歧視...... 由於這些經歷,他的音樂中總是隱隱帶著一絲哀傷,並經常傳達出人生的荒謬和無奈。
到了 1894 年,馬勒極為仰慕的德國指揮家畢羅過世,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他在參加葬禮時,聽到教堂聖詠團吟唱德國詩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讚美詩〈復活〉,深受感動,因此決定採用這首詩的前兩個段落,後面換成自己寫的詩句,完成了包含合唱團的最終樂章 (第五樂章),同時又將自己《少年魔法號角》聯篇歌曲集中的〈原光〉放在第五樂章前面,做為第四樂章。
這五個樂章始自參加葬禮時對生死所產生的疑惑,接著描述快樂的生活,繼而對生命的意義和信仰產生幻滅,最終在生命走到盡頭時又燃起希望,並再度盼望日後在神的愛中復活。我特別喜歡這段歌詞:「你的誕生絕非枉然! 你的生存和磨難絕非枉然!」搭配樂團和人聲不斷堆疊、直至達到最高潮的設計,真的非常震撼又感人。
《復活》交響曲長達約七年的創作過程,讓我想起之前唱過的德弗札克《聖母悼歌》,同樣是只寫了開頭,就因為沒有靈感而延宕,等到適當的契機出現,才終於把作品完成。有時偉大的作品並非一蹴可幾,而是要經過時間的醞釀,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機會問世。
Donka Miteva 2024 年指揮 Collegium Musicum Berlin 交響樂團及大合唱團,演出第五樂章後半的合唱團段落。
簡文彬老師的鋼琴排練
這場音樂會沒有花合唱團太多時間練習,畢竟大部分的團員都很熟悉,甚至已經唱過好幾次。我則是因為年代久遠,早就已經忘光光,需要重新背譜。
由於我婆婆的喪禮正好與演出前黃金週的彩排相衝突,按照團內規定,我只得臨時放棄上台,但還是參加了簡文彬老師與合唱團的鋼琴排練。
簡老師以生動的方式引導團員,極弱的開頭要帶著神秘感,有點濕漉漉的感覺,就像死屍緩緩從墳墓中冒出來。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是呼應基督教對復活的觀念:已化為灰燼的過世者將在日後恢復人形,並獲得永恆的生命。
最終樂段明亮而激昂地展開,唱著:「乘著以熾熱之愛的動力贏得的雙翼,我將展翅高飛!我將死亡,直至再生!」簡老師透過不同的速度變化來累積能量,就像輕盈透明的靈魂慢慢展開寬大的雙翼,然後一飛沖天,頗有電影感。整體來說,簡老師的速度比我們排練時更慢,所以氣息的控制更加重要,但跟著指揮的帶領,更能深切感受到曲中要傳達的各種情感,那種沉浸於音樂中的感覺真好啊!
雖然只是鋼琴排練,但音樂帶來的震撼已經讓我感到渾身發熱。
震撼人心的演出
這次我無法上台,因此買了票,與我小姑和女兒一起進場欣賞。我們坐在三樓包廂,離打擊樂器比較近,不過各種樂器和人聲都聽得很清楚,沒有不平衡的感覺。
台北愛樂合唱團以前也跟長榮交響樂團合作過好幾次,這是我第一次在台下聽這個樂團演出。剛開始曾出現跟不上指揮的情形,但頂多只延續了四個小節,其他時候與指揮都配合得很好。簡老師帶出清晰的旋律線條,讓觀眾深深沉浸在馬勒創造的不同音樂情境中。管樂的表現可圈可點,雖說有些地方吹得不太順,但瑕不掩瑜,整體來說張力十足,非常引人入勝。
馬勒在第五樂章安排了一個小型管樂團,在後台吹奏與前台交響樂團迥異、軍樂隊風格的樂段,根據我查到的資料,有人認為這裡代表聖經《啟示錄》中描述的天使號角聲。後台的管樂透過半開的舞台側門傳出,剛好對著我們的座位,創造出精彩的立體聲效果,這是錄音中聽不到的,我非常喜歡這一段。
最後終於輪到合唱團,我忍不住跟著對嘴 (當然沒有唱出聲音)。超過 100 人的大型合唱團,在極弱的 ppp 開頭仍能壓低音量,營造出逝者慢慢被喚醒的神秘感。接著逐漸堆疊,越來越雀躍、充滿希望,最終大高潮前密集的鼓聲,彷彿飛機起飛前引擎全開的轟鳴,地表也為之震動,或許靈魂脫離肉體、往上飛昇的一瞬間,就是這麼驚心動魄吧!我想起音樂會前兩天剛辦完喪禮的婆婆,想著與她相處的情形,再想起這段歌詞:「你的誕生絕非枉然! 你的生存和磨難絕非枉然!」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我在音樂會之前已經在 Spotify 上聽了好幾遍《復活》,對整套曲子的結構還算熟悉。女兒聽覺敏銳,一向受不了太大的聲音,因此在快要演奏到聲響很大的段落時,我會給女兒一個暗示,好讓她及時摀住耳朵。下次應該還是要買中排的位置比較好......

雖然這次沒有上台,我還是拿到了後台證,可以作個紀念。
結語
這場音樂會的評價很好,網路上多半是正面的回饋。許多人稱讚合唱團的歌聲極為感人,有人特別點出男低音很催淚,我也覺得超低沉的男低音好棒啊!
今年上半年還沒結束,但是已經發生了好多事。接下來還有更多挑戰,要整團出動到日本巡迴,演出困難的金希文第五號交響曲,以及一些新曲目。大團人多,基於成本因素很少出國表演,因此這次機會真的很難得。同時我們還要排練今年合唱音樂節閉幕音樂會的曲子,感覺有點兵荒馬亂。
希望能順利撐過接下來的行程。
----
「關於合唱團的回憶」系列連載中!我在這個系列中分享自己從兒時到成年後,參與合唱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會提到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歡迎到這裡閱讀!
----
格主思密簡介:
到了人生的中點,才再度提筆寫作,寫寫詩、寫寫音樂,分享參加合唱團的經驗。有了些許人生歷練,白髮一根接一根冒出,外加忽然加重的老花眼。聽到感人的故事、動人的歌曲,親歷各種境遇,已不像年輕時心無所感或強說愁,而是化為真切的感悟。佛家追求無悲無喜之境,我則寧可感盡人世間一切悲喜,方為人、方不虛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