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家窗戶往外望去,板橋社後地區映入眼簾的是新與舊的巧妙融合:高樓大廈與傳統民宅錯落其間,像一幅充滿張力與和諧的城市風景畫。
在台灣地名有社的通常是平埔族的舊居,有堡、鎮的通常是鄭氏屯兵之地,有南雅的通常指這裡以前是濕地或爛泥巴地。
而我家這邊是板橋社後地區,就是指平埔族擺接保社,門前那條直通夜市的南雅西路,客官您大概就可以知道以前是塊爛泥巴地。
曾經的農田阡陌,如今早已化作蜿蜒的小巷,而板橋河濱公園特地模仿昔日農田的田埂路,讓人走在其中,彷彿回到那個農耕的年代,草香泥土味悠然心間。

(看到照片不要懷疑,是我家旁邊新月橋下的河濱公園造景,這有得獎的)
板橋的歷史如涓涓流水般緩緩流淌,早於台北城三十年建設的坊橋城,是漳州林家為了自保所建,從清代城堡遺址,到沿著茶館街、北門街、西門街、菜園街、福德街,這些街道蜿蜒曲折地記錄著曾經的城牆軌跡。

(我不專業的用GOOGLE map手繪舊板橋城輪廓)
雖然城牆本身已不復存在,但歷史的痕跡卻從未消失,巷弄之間依舊可聽見昔日人們的喧囂與故事。
說起歷史軼聞,板橋慈惠宮更有不可不提之處,1750年就已有此廟宇,年代甚至早過板橋城,您細看上面我手繪地圖有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1955年有個籍貫山西晉城的警員派來這邊當主管,因為宿舍還沒建好,就借住在離派出所不遠的慈惠宮,沒想到一借住了9年,不但生娃連連,後來小孩長大還各有成就,大兒子郭台銘後來成了台灣首富,大家都傳說是慈惠宮神明保佑,因此借居之處被特地改建成財神殿,吸引許多信徒前來參拜求財,郭台銘也是每年大年初一必來此處上香並分送紅包。
林本源園邸又稱林家花園,園內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流水曲徑繞行,庭園幽靜雅致,散發著清代士紳家族獨有的氣息,走在園邸之中,彷彿時間靜止,穿梭回百年前的榮華盛世。
從林家花園走到黃石市場,這裡曾是板橋庶民生活的中心,生炒魷魚的鍋氣、老曹餛飩的鮮美、謝家肉羹油飯的飽足,都承載著板橋在地人的味蕾記憶。
即使市場隨時代變遷而面臨重建,這些味道仍舊流傳下來,話說我重新整理這篇遊記時收到通知,黃石市場重建多年,即將於2025.04.24重新開幕,看來下週要找機會前往品味。
再往前走,來到曾是溪流與木板橋所在地的公館街,如今早已成為繁華的街區,但細心之下,仍能隱約感受到昔日溪流的清涼與歲月靜好的韻味。
板橋社後巷弄則是另一番天地,從「好初二二」到「點點甜甜」,再到「清澄Clearly」咖啡,這些隱身巷弄的小店,皆因店主各具巧思的用心,而成為網紅必訪地點,令人流連忘返。
若有一日你到板橋,不妨放慢腳步,從慈惠宮求一籤平安,到林家花園穿越時光,再品嘗巷弄間的美味小點,細細品味這座城市蘊藏的無限風情。
(原文與圖片發表於 2021.12.27 黃同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