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影片心得(下)

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影片心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心靈成長課程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有著更多的蛛絲馬跡,不管是迎新宿營、還是社團的幹部訓練,都可以見到那種心理操作的手法。

 

最明顯的時候是全校社團幹部訓練,那是為期三天兩夜的幹部訓練,過程中,除了一整天的講座和課程外,每一個課程後都有指導員給予學員鼓勵和反饋,而第一天晚上,會迎來一個非常高強度的課程訓練,也就是所謂的體驗教育。

 

透過體驗教育,去模擬在社團中會遇到的問題,單看這樣的課程是很合理,但實際上這個課程被安排在一整天的活動後,要連續2小時在深夜進行這樣的體驗課程。


接下來幾天,還有許多模擬晚會、震撼訓練等等,但無非是進行反覆的疲勞轟炸、情緒操控(極端對比)、身份與歸屬感強化等心理控制手段進行逐步的影響。

 

活動最後一天,在經歷了震撼劇的洗禮,學員們的感性程度都拉高,在刻意營造的昏暗、蠟燭光的氛圍中,許多學員哭著說出自己的感想。


最後,學員們會圍成一個圈,學長姐們一個一個用力的握著你的手,大聲地高喊著祝福並流淚,這便是所謂的『薪火相傳』。

 

這些體驗在我是一個學員的時候,真的是非常震撼,我並沒有多想,只是沈浸在被營造的感性氛圍中,感覺自已擁有強烈的歸屬感。

 

但當我自己也成為了活動的策劃者,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不禁懷疑,這些過程真的是對的嗎?

 

這種手法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在校園中被視為「正當的訓練」?


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領導者?這樣的訓練方式,真的能讓人成為更好的人嗎?

 

這種幹部訓練的結構,已經不只是單純的團隊訓練,而是高度模仿軍事化訓練與心理團體操控的模式。

 

這些活動不只是單純的訓練,而是蘊含著更深層的心理操控。或許這些學長姐並非惡意,而是他們自己也深信這一套方式是「有用的」,於是才會一代代地延續下去。

 

籌劃者

實際上我自己在成為籌劃者時遇到了非常重大的挫折,除了來自團隊內部不和諧的討論以及學長姐看似幫助其實沒幫助的狀態外,更多的是對於籌辦這樣活動的不自信。

 

我可以肯定的說,當時團隊的許多成員自己都不夠成熟,並不足以完整的掌握課程重點,這場活動的籌備並不只是「學長姐傳承經驗」那麼簡單,而是一群尚未完全準備好的人,在操控另一群更年輕、更沒有經驗的人。

 

不夠成熟的籌辦者,卻被賦予了過高的影響力。

 

我在籌備完活動後感覺並不好,甚至非常糟糕,這是一種很強烈的無力感,我已經知道這套模式有問題,但身處其中時,我卻沒有能力阻止它繼續發生。

 

而且,當身邊的人都順從這個系統時,提出異議的人往往會顯得像「不合群」或「想太多」,這可能也是我感到恐懼的原因之一。

 

改變下的新生

後來,我被邀請以輔助者的角色回來協助學弟妹籌辦活動,而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更加體認到了當初團體的同伴們都不夠深入的理解課程內容,我花了整整兩年才理解某些道理,代表這些知識與經驗不是短時間能夠吸收的。

 

當團隊開始擁有更多主導權,開始思考並做出改變時,我才相信這些根深蒂固的結構是有可能改變的


過去,幹部訓練營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傳統,它塑造了許多學長姐對「團隊」和「領導」的認知。但現在,這個模式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參加的人越來越少,或許代表這種訓練方式不再符合當代學生的需求與價值觀。

 

或許,當年我曾感到痛苦與矛盾的那些問題,如今正透過這種方式被「修正」,如果幹部訓練營逐漸轉型,甚至消失,它的精神不一定會消失,而是可能變成更符合當代價值的形式繼續傳承下去。

 

結語

看著影片中的描述,我訝異於其中的相似程度,沒想到這樣的手法早已潛移默化地進入我們的校園中,讓我不禁有些擔憂。

 

當然啦,我也說了,這些體制正在慢慢的轉變,只是偶爾,我還是會想,我們的教育是否能正確地教大家判讀這些影響你、瓦解個人意志的資訊呢。

 

我只能說還要一段時間。

avatar-img
角落的吉祥物
0會員
7內容數
是一隻小小的吉祥物,喜歡寫寫東西,害怕人類 很兇 A tiny little mascot who loves to write. Afraid of humans. Very fierce. 小さなマスコット。文章を書くのが好きです。 人間がちょっと怖い。 わりと凶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角落的吉祥物 的其他內容
雖然寫出來是好事,但我在故事裡的感受呢?我知道那時的我一定很難過、很生氣,但—— 我似乎還是覺得那個生氣的我、難過的我並不重要。即使文字上寫了不是我的錯,但我的心裡並沒有變化。 那不重要。
我曾經幻想過自己如果能回到過去,我該如何渡過那段痛苦的時光呢? 我會安靜地獨自一人,每天看自己想看的書、畫圖,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只要自己一個人就好了。 說謊。
這三個階段湊在一起,看起來當然相當荒謬,但我卻發現,心靈課程的三階段都曾經發生在我的學生時期的某些活動中,雖然並不是同一個活動、同一個時期,但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雖然寫出來是好事,但我在故事裡的感受呢?我知道那時的我一定很難過、很生氣,但—— 我似乎還是覺得那個生氣的我、難過的我並不重要。即使文字上寫了不是我的錯,但我的心裡並沒有變化。 那不重要。
我曾經幻想過自己如果能回到過去,我該如何渡過那段痛苦的時光呢? 我會安靜地獨自一人,每天看自己想看的書、畫圖,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只要自己一個人就好了。 說謊。
這三個階段湊在一起,看起來當然相當荒謬,但我卻發現,心靈課程的三階段都曾經發生在我的學生時期的某些活動中,雖然並不是同一個活動、同一個時期,但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