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心靈課程常用手段:
第一階段:
透過團體遊戲,去讓你信任團體,相信這個團體能給你好的正向改變,更加認同群體 。
第二階段:
不同於第一階段的正向和鼓勵,一開始便用強烈的譴責來打擊你,要求你正面接受自己的失敗、不足,任何的缺失都是源自於自己的不努力。
在你承受不了強烈的譴責後,便告訴你:你已經『釋放』了自己,如此反覆地貶低後再安撫,再逐漸降低強度,暗示你,會感到心情愉悅是因為你已經逐漸蛻變,在如此磨耗你的心靈後,讓你深信這個團體能讓你快樂。
第三階段:
要求你帶領別人參加課程,讓你深信你可以拯救其他人,如同這個團體拯救你。
也許這樣的內容對有些人來說聽起來很荒謬,但對我來說卻意外熟悉,這三個階段都曾經發生在我的學生時期的某些活動中,雖然並不是同一個活動、同一個時間,但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學長姐制
高中時期,我加入了學生會,那時的學生會非常在意學長姊制度,在路上看到學長姐要打招呼,一切的活動都必須遵守以往留下的傳統,如果老師提出要改變,我們應該試圖守護我們的傳統。
我們時常遭到學長姊貶低、謾罵,被指導要如何做事,要聽他們的才能成功。
在某場大型活動的前一晚,我們所有人被叫到體育館,學長姊要求我們閉上眼,我們突然被責罵,被大聲咆哮,有人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哭出來,但學長姐們卻突然要我們睜開眼睛,然後他們愉快地衝到大家面前送所有人聖誕禮物。
這就像個惡作劇,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下,大家似乎很快的忘記剛剛那種極端的壓力,相信這只是一場為了製造驚喜的玩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不是心裡真的曾經這樣想,那些謾罵可以如此自然地說出口嗎?
後來當我們也成為了學長姊,有些人反對用這樣的方式給學弟妹驚喜,有些人則堅持要遵循傳統,謾罵學弟妹。
這樣的心理操作手法,是年僅15、6歲的孩子們,在什麼時候,開始發現並學會的呢,又是誰助長了這樣的種子,不斷的在一代又一代的體制下發芽呢?
直到我進入大學,再次參與更系統化的幹部訓練,我才真正意識到,這並不只是某次活動的設計問題,而是一種被體制默許、甚至推動的深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