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好幾年前就合作過的客戶,後因人生規畫改變便搬回父母家附近居住。去年年初詢問想要把長形屋隔成前後兩區,與另一位家人能夠分開空間但共居於此。雖屬意請我處理改裝,但因參與討論決定的人數繁多,還要加上長輩的意見,於是這個案子兜兜轉轉直到年中才又回到我手上,年底才能順利開工。
其實這案子原本預計最快可以在今年農曆年前交屋,慢的話農曆年後半個月左右也應該差不多做完了。雖然中間因為工班時間難敲定而有所延遲,但最終到最近也還未能完全結束的原因其實很想趁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原本很想歸咎於水星逆行,不過最近水逆結束了🤣🤣🤣,我就認命地乾脆把相關經驗來分享給大家吧~)諸事延遲的水逆 😂
總是無法結束的工程?
通常Sylvia都是接完整的設計案+工程案,鮮少只做其中一部分。此案件因為A是合作過的老客戶,且溝通良好,一開始我們都以為是很單純的把兩戶隔開即可,沒有太多需要詳細規劃的部份。所以便應客戶家中期待只做工程的部分。
但即便如此,為了清楚地規劃每個空間的尺寸比例,及確認物品擺放位置、動線規劃...等等相關位置,還是有提供基礎規劃的圖面以便與客戶確認,且其實前陣子也把工程都完成了。
但!為什麼還遲遲沒辦法結案呢?!
當你沒打算請設計師
在全球經濟動盪的這兩年,消費降級不僅僅只是發生在日常開銷,裝潢業也能顯見案源M型化的狀況。
高消費的客戶依舊是維持自己的生活水準,但中產階層則有減少消費或降級消費的傾向。也就是要不乾脆不換房,只局部整修某個空間(如浴室),要不就是錢都在政府推行房貸政策時一股腦拿去買房了,剩下的錢只想簡單裝修。
那麼,當像我們這樣的一般人只是請某幾個工班來施工,或是乾脆請統包處理時,是花了錢就會做到好嗎?
會做完,但不見得能做好。
你得幫幫自己完善思考!
A是合作過的客戶,所以很清楚裝修房子時該花該省的部分,也知道每個溝通的環節同時也要好好審視圖面和報價項目。但另一位也即將入住隔壁的家人B可能是第一次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對於圖面和實際入住的所需要的項目就不太敏感吧。
總而言之,家中該擺甚麼,怎麼擺,其實B還沒想好。都是一邊裝潢才一邊在思考的。若是活動家具的話那也無妨,可以根據家中空間再去挑選尺寸不同的款式,可牽涉到水電又或是其他工程就不一樣了。
在此列舉最後發生的兩項。
特別聲明,這並不是在檢討客戶,而僅是讓每一位想要自己處理裝修的格友們可以去思考的面向參考.
1.擺在玄關的電子衣櫃吃誰的電?
一開始規劃時兩方表示會在玄關擺的僅是鞋櫃。但我還是刻意在A的牆面外多留了一個插座,以免臨時需要的時候還要從房內拉延長線出來。(A的牆面正好面向大門,而B面向玄關的隔間牆則是有水區的廚房及廁所,所以選擇了A的牆面增加插座)
結果完工後A某天突然訊息向我確認,玄關的插座是不是吃她的電?B說要在那裡擺上電子衣櫃耶!那電費???😂😂😂
嗯...這就是事前沒有做計劃尷尬的部分了......尤其你的空間還和其他人共享的時候,即使是親兄弟也會需要明算帳啊😂
2.憑空又生出的抽油煙機也需要電!
B的廚房當時我只有幫她做預計配置位置的規劃,並拉上水源和相關插座,並沒有做櫃體及其他搭配的廚房家電,B打算自行處理。
因老房高度低,長形屋梁又多,新增加在房屋中央的廚房要做抽油煙機,排風管就需要穿過重重樑下,會佔去許多空間,又若要美觀還要花額外的費用請木作包覆做假樑
因此對於不怎麼開火的B,水電師傅提議可使用可搭配活性碳濾網的內循環機型,就沒有牽管的困擾。但最後B最後覺得可能不需要便就沒有規劃進去了。
但完工後想要自己發包廚具的B這回可能忘了,先是訊息確認有留排風管嗎?然後又訊息問我沒有留電給她嗎?她現在要做抽油煙機外,還要增加洗碗機!!!
於是我們在已經完工,第二次(你沒看錯!)準備要請尾款的當下,又....又需要增加電源了!😂
當然工程中及完工後還有發生其他各種小狀況,還好目前都在可解決的範圍內,不過這裡便就生成了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問題。那就是即使一開始我畫了基礎圖面,確認了會擺進去的家具、家電,也標示了燈具位置、插座數量等等。但客戶還有許多未確認及待購的部分,所以等房子都開始裝潢或裝潢好了才想到要去挑選或增購時,就會出現原本沒想到的問題。
那麼如果你有設計師呢?
每個設計師的流程及習慣不同,這裡僅就我和我的客戶做設計案的狀況分享。
一般小家庭戶型,我會希望客戶在進行工程前預留至少2-3個月做討論、規劃、繪圖及挑選材料。即使客戶表示自己已經想好了要做甚麼,或是他什麼都能接受,但其實在來回討論的狀況下還是會想起很多原來自己喜歡或不喜歡、需要或不需要的部分。又或者在兩方靈感碰撞下,客戶自行去搜尋其他資料又有了新的想法想更動,還是喜歡的品牌出了新商品,因此想要購入擺放進家中......
可因為有預留討論及挑選材料的時間,所以客戶就有更多時間能夠思考對於即將要裝潢的家的各項細節,也能在工程前先行挑選好材料,並在腦海中勾勒出可能的樣貌。
而這就是這個工程案所缺乏的部分。
因為沒有進行設計階段便想直接進入工程,那麼即使事前我還是有與業主溝通過圖面及可能擺放家具、家電,但客戶方並沒有仔細去思考細節,想著入住時再來處理即可。於是便產生了後續的問題。
做自己的設計師
所以如果你沒有請設計師,那麼就請在決定進入工程前成為自己的設計師。確認需要沿用的家具、家電的數量及尺寸,想要新增的大型家電的電壓,或是吃電量大的電器耗電量的及擺放位置等。
雖然在材料及工法上,相關工班及統包能夠協助解決,但老話一句-真正要住進去的人是你!你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所以多裝上一顆腦袋吧😆~你得同時是居住者還得是自己的設計師!
由不同面向來為自己考量需要的和想要的,從物品擺放方式、動線規劃、電器電壓選擇、插座的位置和數量、燈源的呈現形式到想要的生活方式、風格展現等。
前期多花的時間會幫助你減少後期衍生的煩惱。
你可以簡單生活,但不要隨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