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島的某個午後,
我浮出海面,曬著太陽,
突然冒出一個老問題:
「我現在,是自在?還是安逸?」
—
剛來柬埔寨的時候,
我告訴自己:
「我們是利用兩個人不同的知識與經驗,
在各自的領域,讓這個家更好。」
我相信,這樣的搭配是互補,是貢獻。
但有些時候,
當他看見別人的閃光點,
又或者有職缺跳出來的那一刻——
我還是會動搖。
還是會想成為那種:
「貌美如花,又能賺錢養家的女生」。
(但現實是,在柬國要考慮的變數真的很多,特別是職場環境與產業型態。)
—
我害怕安逸。
但我也不知道,「不安逸」的我,該去哪裡。
後來我開始思考工作的定義:
「工作,不一定是職位或收入;
它也可以是你每天願意投入時間、慢慢累積的那件事。」
它是一種:「我願意為自己花時間」的選擇。
—
從那之後,我的焦慮少了一點。
因為我不是沒有努力,
我只是剛好努力的方式,不太傳統。
我沒有老闆,
但我每天都在為自己打卡。
我沒有被發派任務,
但我每天都在打造自己的舞台。
—
這趟象島旅程提醒我:
人生可以失控、濕透,正因為沒有預期,
才讓我笑得這麼用力,活得這麼真實。
我從來沒想過,三十多歲的自己,
有一天會在大街上拿著水槍,和陌生人一起
像個小孩一樣玩得那麼盡興。
—
如果你也剛好,在某個人生暫停鍵的位置上,
那我想跟你說:
你不是沒在前進,
你只是,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走而已。
—
安逸,是停在舒適圈裡,不去挑戰、不去探索。
日子雖然穩定,但也可能慢慢變得麻木。
自在,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方式。
雖然會遇到挑戰,但每天都覺得值得,覺得——
自己真的在「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