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川普簽令擴大深海採礦 對抗中國關鍵礦產主導地位 - 國際 - 工商時報
目的:
- 加速開採深海關鍵礦產(鎳、銅、錳、鈷、稀土)
- 對抗中國在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全球主導地位
- 強化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
行動內容:
- 根據1980年《深海資深礦產法案》授權行動
- 快速開發美國及國際水域的深海採礦與加工能力
- 加速發放採礦許可
- 推動與盟友國家的合作,聯合開採與技術研發
具體數據:
- 美國水域估有超過10億噸含礦結核
- 預估未來10年可貢獻3000億美元GDP,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
關鍵礦物的用途:
- 電動車電池
- 風力渦輪機
- 太陽能板
- 先進國防能源系統
- 高端製造業
背後邏輯:
- 確保供應鏈安全
- 脫鉤中國主導的關鍵礦產市場
- 在「新能源科技競賽」中卡位
- 預防中國壟斷深海資源(目前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約佔60%~70%)
🚨 風險與爭議
- 環保問題:環保團體與科學界強烈反對,擔心破壞深海生態、造成物種滅絕
- 國際政治風險:在國際水域開採可能引發主權與法律爭議
- 技術門檻高:深海採礦技術極度困難,成本也高
- 未來資源戰:預期中國也會加速推動自己的深海採礦布局,可能引爆新的地緣政治競爭
🔥 對市場可能的影響(短期/中期)

深海採礦概念股清單(美股版)
1. 採礦與資源開發公司

2. 深海鑽探與重型設備公司

3. 金屬加工與供應鏈公司

深海採礦概念股清單(台股版)
1. 水下機器人(ROV)、探勘技術

2. 重型設備、精密零件

3. 金屬材料、特殊鋼

4. 稀有金屬、電池材料

🔥 重點提醒
- 台股目前沒有純正的深海採礦公司,所以這些是「概念延伸股」,漲勢會受國際趨勢和政策消息刺激。
- 如果美國、日本正式擴大深海採礦投資,這些供應鏈公司可能跟著受惠。
整條鏈條誰掌控最多?
- 中國目前主導了全球約60%–70%的關鍵礦物提純與加工
- 美國和澳洲掌握部分上游開採權,但中游加工薄弱
- 川普簽令目的就是要擴大美國的上游+中游自主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