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集【文人朋友圈】:浪漫謫仙與癡情詩聖: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傳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沙龍,讓我們一起在文字中穿梭古今,在故事裡尋找共鳴,一起品味文學中的生活美學。

raw-image

上一次蘇東坡的故事,不曉得大家覺得如何呢?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他,覺得他不僅各種作品都飽含真摯的情感外,本人也非常具有人格魅力,所以不自覺就聊太多了😱不過我覺得他還有很多可以聊的部分,如果大家喜歡蘇東坡,也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還想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喔!


那我們現在進入主題啦!今天想來聊兩位大唐詩人,大家肯定聽過、也背過他們的作品,一位是浪漫謫仙李白,另一位是寫實詩聖杜甫,被後世評論為撐起盛唐文壇的兩大巨擘,不過他們倆的作品風格迥異,到底怎麼認識的呢?其中的關係也耐人尋味,而我也很常戲稱李白是杜甫愛而不得的白月光,因為李白獨愛那猶如硃砂痣的孟夫子(孟浩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杜甫寫了好多詩文送給李白,裡面充滿自己的傾慕之情,但李白回信的詩卻屈指可數,甚至有一首詩寫著「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看起來好像在拒絕杜甫的告白,但其實這首詩是李白在認識杜甫之前所寫的,所以如果有讀者要開始嗑他們的三角戀,可能要失望了⋯⋯

而他們的情緣怎麼展開的呢?我們得將時間拉回天寶年間。當時四十四歲的李白因為得罪權貴,被皇帝以「賜金放還」的名義離開長安,當他來到洛陽時,恰好遇到正要進京取得功名的杜甫,這時候杜甫才三十三歲,正是懷抱理想、意氣風發之時,但卻考取功名失利,就這樣兩個失意的靈魂於一家酒肆相會,兩人一起喝酒聊天、一見如故,並相約和高適一起遊覽梁宋,隔年還一起同遊魯郡,期間杜甫寫了一首詩,裡頭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大白話就是我和李白喝醉時會蓋同一條被子睡覺,醒的時候則是手牽手一起遊賞,不過滿有趣的是,李白其實也有把這段遊歷寫成詩,但完全沒有提到他的旅伴杜甫⋯⋯如果我是杜甫應該會感到有些失落☹️沒想到堂堂詩仙連自己的旅伴也記不得,真讓人哭笑不得😂

這段旅程結束後,他們都以為未來還有再聚的機會,殊不知原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的相見,所以在這之後杜甫寫了好多詩懷念李白,就目前的資料來看,杜甫的作品中有提到李白的就多達40多首,而可以考證是送給李白的就15首,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是否曾經寫給同一位傾慕的對象15首情詩?我自己的經驗是沒有,所以我還滿佩服杜甫的癡情,而且看他這些詩的標題就可以發現他幾乎時刻在想著李白,白天想,晚上也想,春天冬天也在想,甚至睡覺也會夢到李白,即使後來李白參加永王李璘起兵奪權,在這場皇位爭奪戰失敗後入獄,甚至被流放到夜郎這個偏遠之地,所有人都對他嗤之以鼻時,只有杜甫站出來,寫了「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這樣的詩句,就可以看出當全天下都和李白為敵時,他還是愛著李白,甚至說要在李白少時讀書的地方等著他回來,就算髮絲斑白仍舊不離不棄,這等癡情可真是難能可貴。


但在這時候,杜甫自己也並不好過,在目睹安史之亂後四處漂泊,路途間看盡百姓顛沛流離、民不聊生的慘象,使得他的作品昇華至另一個層級,道盡人間苦痛,例如我覺得最能表達他那種沉重抑鬱之情的是〈春望〉這首詩,全文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時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三年,原先爛漫的春光,早已被兵卒們踐踏殆盡,眼中所見是已經淪陷的長安,此時杜甫勇敢地決定一人追隨唐肅宗,將家人們送往鄉村避難,所以標題中的「望」字,表達的是對家人的思念,對國家前程的憂慮,更表達對社會安寧幸福的想望。

所以我覺得如果此時,處在孤絕處境的杜甫能收到李白的回應,或許會激動萬分,在那寫實主義的作品中或許會染上濃墨重彩的浪漫,可惜李白的回應並不如預期,看到這你可能會覺得「蛤?李白好像有點寡情冷淡耶!跟印象中那種瀟灑熱情、充滿生命力的形象有所差距!」而且按照過往的慣例,受贈者是要回詩贈給對方的,但依目前考證的資料來看,李白寫給杜甫的信只有兩首,在數字上很明顯是不對等的,不過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究竟是已讀不回?還是不讀不回?

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兩個人的身分懸殊,當時的李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而杜甫還是個默默無名的小書生,甚至他的作品都是在死後才廣為流傳,我們也才知道原來在大唐盛世中又這麼一位心懷天下的仁人,所以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身為詩壇大前輩的李白,確實沒有義務要回覆杜甫,而這樣的潛規則也發生在李白對孟浩然身上,還記得我們前面說過的嗎?李白曾經寫「吾愛孟夫子」向孟浩然告白,但孟浩然有回覆嗎?答案是沒有。

所以我們可以把他們的關係理解為偶像和粉絲,如果有在追星的朋友應該比較能夠理解,儘管我們追崇的偶像不會一個一個回覆粉絲的留言,也很難和我們有什麼真實的對話,但這會阻擋我們搶演唱會或粉絲見面會的門票嗎?顯然是不會呀!所以用這個概念看杜甫,就可以理解杜甫為何這麼無怨無悔地寫詩給李白,即使沒得到回覆,也難以阻擋他抒發自己傾慕之情。

再加上,古代傳訊不便,能夠成功送出信件的其實不多,所以其實有很多詩看起來是贈詩,實際上很可能都沒有送出去,只是寫來抒發感情,對方不見得會知道,而且李白和杜甫也有很多作品早就亡佚了,因此說不定李白也有更多寫給杜甫的詩作,只是我們現在看不到了,所以李白並不是冷處理杜甫,除非他們當時有現在的社群媒體,李白一直已讀不回,那就真的要幫杜甫哭哭了!


可是兩個個性不同的人為何會有這一段為人稱道的友情呢?

其實,他們倆雖然看似個性不同,一個狂放不羈,一個憂國憂民,但其實我們追根究柢便會發現兩人是有共同特質的,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兩人會相知相惜。我覺得李白看似與世無爭、灑脫飄逸,實際上卻是入世極深之人,和杜甫是相同的

我們從他的一些作品便可以發現他希望建立一番功業的渴望。例如他曾說:「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這裡的「旄頭」指的是叛亂的胡人,而「魯連」是魯仲連,一位戰國時期的高士,曾救助趙國避免亡國的命運,所以當時的諸侯王想以重金酬謝他,他卻不肯接受。而這位高士也頻繁地出現在李白的作品中,可見他的理想是在建立功業後飄然而去,不接受功名利祿的獎賞。

但要達成這樣的理想,總得先謀得一職,才能盡他那經世濟民的想望,但第一次的求仕卻失敗了⋯⋯怎麼說呢?當時他透過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薦,成為翰林待詔,其實就是皇帝的御用秘書,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榮耀,但對李白來說可能是一種恥辱。因為當時的唐玄宗已非開元初年認真治國的模樣,他寵信楊貴妃,任用李林甫和楊國忠,朝政已逐漸傾頹,李白之於他的作用並不是商討治國平天下的政策,而是歌舞遊樂之際提供助興文章的宮廷文人,所以第一次的追求可以說是落空了。

爾後不久,便發生安史之亂,但他仍寫出「余亦草見人,頗懷拯物情」這樣的文句,表示儘管自己已不在朝廷,卻仍舊懷著拯救時代危難的使命,清楚且堅定地表明自己用世的志意並沒有消退,這也就可以明白為何李白會投靠李璘,無非是想為自己的理想掙出一條生路,可惜最後起兵失敗,李白被流放到夜郎。


而在這段日字裡,杜甫雖已和李白分離十多年,而且自己也正處於政治生涯的低谷,但他對李白的思念不減反增,寫了兩首〈夢李白〉,裡頭寫道:「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可以看到杜甫已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擔心著李白會不會水土不服、受到南方瘴氣的侵擾?也擔心李白會不會因此失去豪情壯志?所以感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說明李白正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飛回長安?

同時又心疼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好像在為李白打抱不平一樣,為什麼京都的官僚冠蓋相續,但為什麼就李白你不能顯達,還如此憔悴呢?所以可以看出〈夢李白〉這兩首詩充滿焦慮的情感,光從這樣的口吻看來,就可以知道李白在杜甫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除了「夢」之外,這兩首詩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生死」,他以此貫穿這場夢的開頭與結尾。開頭說:「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指出死別往往讓人泣不成聲,但生別卻更令人折磨難耐,道出人生各種的無奈與憂愁,而結尾寫:「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安慰李白一切成就、名聲都是身後之事,即使現在因為不被理解而感到寂寞,但只要耐得住這寂寞,便可名留青史。


所以兩位生命色彩截然不同的偉大詩人,不僅映照出友情的多樣性,也讓我們感嘆這是一份跨越年齡和輩份的純粹友誼

也不禁讓我反思經營友情的不易,畢竟我們生命中許多的交會都只是短暫的相遇,然而隨著環境的變化、時間的遷移、人心的改變,我們逐漸會變成彼此生命的過客,人生中真的能夠真心交往的朋友有幾個呢?而這幾個又有誰能細水長流?

看到這,如果你腦海中浮現一位許久沒聯絡的好友,鼓起勇氣傳個訊息問候,或許能讓這友誼的小河繼續流動,就像李杜二人即便相隔千里,仍以詩歌相互聯繫,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萬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收藏,開啟小鈴鐺,期待我們下次的相會😀

Sound On:https://player.soundon.fm/p/maynotesonreading/episodes/gGtHvF/

參考資料:

蔡佳妘:〈兩大詩人牽手伴遊、同床共枕,杜甫卻遭李白負心狠甩!揭國文課沒教的「唐朝世間情」〉: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91987?page=2

郭芳妤:〈有一種友情叫李白與杜甫 李杜的相遇、相知、相惜〉:https://medium.com/@a0986047343/%E6%9C%89%E4%B8%80%E7%A8%AE%E5%8F%8B%E6%83%85%E5%8F%AB%E6%9D%8E%E7%99%BD%E8%88%87%E6%9D%9C%E7%94%AB-%E6%9D%8E%E6%9D%9C%E7%9A%84%E7%9B%B8%E9%81%87-%E7%9B%B8%E7%9F%A5-%E7%9B%B8%E6%83%9C-%E4%B8%8A-514a916b37ee

葉嘉瑩:《葉嘉瑩說初盛唐詩》(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三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y ♡的沙龍
8會員
1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醉吟詩仙李白詩,暢讀氣節東坡詞, 淘淘浪花英雄事,夕陽靑山付談笑。 古事今來各有調,穿越時空異中同, 鑑古知今人盡知,身歷其境誰清醒。
Thumbnail
醉吟詩仙李白詩,暢讀氣節東坡詞, 淘淘浪花英雄事,夕陽靑山付談笑。 古事今來各有調,穿越時空異中同, 鑑古知今人盡知,身歷其境誰清醒。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長安市上酒家眠,射唐朝詩人名。 小強一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不是因為他多會猜燈謎,而是他看過幾乎一模一樣的題目。 這句詩來自唐朝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節錄「詠李白」的四句: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商」店中神「隱」不離開,所以謎底是「李商隱」。
Thumbnail
長安市上酒家眠,射唐朝詩人名。 小強一看到題目就知道答案。不是因為他多會猜燈謎,而是他看過幾乎一模一樣的題目。 這句詩來自唐朝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節錄「詠李白」的四句: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商」店中神「隱」不離開,所以謎底是「李商隱」。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Thumbnail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Thumbnail
周公子是微信公眾號「周公子愛讀書」的作者, 2017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詩詞人物誌。 中國她出了三本簡體書、台灣出一本繁體書。 她似乎已經沒在更新微信, 上次更新文章已是一年前的事。 書中時而認真剖析詩人生平大事、時而以搞笑的下標方式吸引讀者 如「張說力捧,張九齡王維爭相結交,
Thumbnail
周公子是微信公眾號「周公子愛讀書」的作者, 2017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詩詞人物誌。 中國她出了三本簡體書、台灣出一本繁體書。 她似乎已經沒在更新微信, 上次更新文章已是一年前的事。 書中時而認真剖析詩人生平大事、時而以搞笑的下標方式吸引讀者 如「張說力捧,張九齡王維爭相結交,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和友人在終南山上共度一夜的愉快經歷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描寫了詩人和友人在終南山上共度一夜的愉快經歷
Thumbnail
詩仙李白之醉
Thumbnail
詩仙李白之醉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