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杜甫想跟杜佐借米,但面皮薄,不好意思張口,怎麼辦?不是大詩人嘛,就寫了《佐還山後寄三首》。其中一首。什麼意思呢?
{是說前兩天咱們見面的時候,你曾經說起過你們家的米好像差不多收穫了,現在白露的這個節氣已經過了,這米還沒送來,我知道你沒忘這個事兒,你為什麼現在還沒送來?你想把這些米舂得更細一點兒,這個米舂得越細,蒸出來就越香甜。然後他就給人家分析,他為什麼喜歡吃舂得細的米,他說這個米舂得細了以後,蒸出來的這個米飯就好像非常圓潤的珍珠一樣,在那個湯匙裡面滾來滾去,我老人家沒別的嗜好,就好這一口,就喜歡吃這個,我沒催你,你還在舂這個米呢,我知道,你沒忘。}
其中一詞彙:
分張:分配;分施。《南齊書·張岱傳》:“岱初作遺命,分張家財,封置箱中,家業張減,隨復改易,如此十數年。”唐元稹《告贈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備極勞苦,躬親養育。截長補敗,以禦寒凍,質價市米,以給餔旦。依倚舅族,分張外姻,奉祀免喪,禮無遺者。”口語語意紀錄在《台日典》中!
- pun-tiunn 漢羅,分張。
- 解說(漢羅)囡仔等無惜物件分hō͘人ê慷慨氣度。
- 解說(日文)子供[こども]など物[もの]を惜[お]しまず人[ひと]に分與[わけあた]える氣前[きまえ]。
- 例(漢羅)有 ∼∼;無 ∼∼。例(日文)有分張[ū pun-tiuⁿ]=氣前[きまえ]が好[よ]い。無分張[bô pun-tiuⁿ]=氣前[きまえ]が惡[わる]い。
文獻紀錄: 《蔡培火 Cha̍p-hāng koán-kiàn_07 ( 十項管見_07 ) 1914》
平時 tùi (對)食物in(它們)不止有分張;若是有一隻討無食,腹肚枵ê 時,別隻同伴食飽ê 狗蟻若看--見,伊就腳展開,將伊腹內所有ê 食物吐出來分hit(彼)隻枵--ê 食。Che(這)敢m̄(不)是真有道德、真有公共ê 心--mah(麼)?
續舊文「割香]的「曷」音的擴衍分析! 疑問代名詞的「何」字!
詩書多假「害」爲「曷」,故周南毛傳曰:害,何也。今人分別害去,曷入,古無去入之分也。
【害】:
- 合(hap8)蓋(kai3)切,𠀤孩去聲(hai7)。《說文》傷也。
- 何(ho5)割(kat4)切,音曷(hat8)。何也。《爾雅·釋言》盍也。《註》盍,何不也。或作害,與曷,盍通。《詩·周南》害澣害否。《註》害,何也。《書·大誥》王害不違卜。《註》害作曷。
「盍」:hap8, khat, khai3 三音。
「何」的音符「可」的韻母為歌部,日語カ /ka/ [漢]韓語하 /ha/越南hà /ha21/,都是 -a音! 「害,盍,曷,何」四字的交集是 ha-,閩南的口語,hann5? (用於句末) ,也是「何?」字! 佐證在另外一個假借字,「遐」,Ha5/Ho5音!又與「何」通。《詩·小雅》遐不謂矣。又《大雅》遐不作人。
《台日典》:hann5。
- 漢羅:唯( 註解:->何!)
- 解說(漢羅)表示驚訝(gā)ê感動詞。
- 解說(日文)(訝る意を示す感動詞)へえ。はあ。
- 例(漢羅)∼,啥tāi-chì ah?例(日文)唯、甚事情--啊[hâⁿ, siáⁿ tāi chì--ah]=へえ、何[なん]ですか。
siann2/sann2(漳腔), 也是 他/佗字! 它 =蛇 sia5。時(si5)遮(tsia1)切,音闍(sia5)。毒蟲也。原始漢字也指向它(佗),正好與以下論證吻合,詳下分曉。方言寫「啥」字? 音:sa5/sa6 什麼:這是~地方?你姓~? ◎ 粵語:saa2 ◎ 客家話:[寶安腔] sa5 ◎ 潮州話:sa6
「何」,字典紀錄的音:
《甘字典》:
- hn̂g何。hn̂g, 就是 應答 ê 聲 到 反問 人 ê 意思.
- Hô何。啥事, 怎
- Hō何。擔當; 擔擔; 背, giâ; 感謝.樣, 甚物, 是誰; tah-lo̍h.
- uâ何。何處, 無奈何(bo5-ta7-ua5), 無奈得何, 無法人奈何. (中文:哇!)
《台日典》:
- n̂g何(1)懷疑ê時發出ê聲。 (2)驚愕ê時發出ê聲。(=hn̂g)
- tī何(tir7(泉))。啥麼。例(漢羅)∼ 時;∼ 日;∼ 一個。(註解:->底)
- tó何。何處;何方。~落;~位;beh~去;tùi~來?
- to̍h何([tó落]ê略)何處(用於句尾。)。解說(日文)(【何落[tó lo̍h]】の略)何處[どこ]。例(漢羅)伊tòa ~?beh去~?例(日文)伊住何[i tòa to̍h]=彼[かれ]は何處[どこ]に住[す]んで居[い]るか。要去何[beh khì to̍h]=何處[どこ]へ行[ゆ]くか。
- tuá何((泉)(同)=【何[tó]】。)
閩南語的疑問代名詞還有一個音是 to2/toh, 教育部字典寫佗! 對應日語音 どうdou, 是疑問詞「如何」的發音字! 例如:どうして...!
「佗」即是異寫體的「他」字! 音符的 「它」跟「也」字古通用! 「它」,【正字通】與佗他同。又【正譌】「它」,蟲之大者。象寃曲㞑形。今文加蟲作蛇,食遮sia5切與托何tho切,二音通用。 「它」的韻母是 -o, 「也」的韻母是 -i ,故 可能有 to, ti 的音! ti2/ti7 就是底音!
委委迆迆 =委委佗佗。【詩·鄘風】委委佗佗。 【疏】委委,行之美。佗佗,長之美。

《字彙》佗:誰也。
《字彙》,是明朝的作品(1615年)! 有收錄一些字典不收的俗字! 這是唯一有閩南語to2音的字典紀錄,顯然是紀錄俗音! 也就是某地的方音! 在方言大辭典中,並無發現有那裡有這樣的口語!! 可說是滄海遺珠!不簡單啊!
「佗」的切音有哪些?
- tho,湯(thong1)何(ho5)切,𠀤妥平聲(tho1)。與他,它通。《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Tha。
- to5,唐(tong5)何(ho5)切,音駝(to5)。俗謂背負曰佗。 ##又委佗(to5),雍容自得貌。
- to6,徒(too5)可(kho2)切,音沱(to6)。##被髮也。《史記·龜筴傳》醮酒佗(to6)髮。
- tha, 又叶湯(thong1)家(ka1)切,音他(tha1)。《盧諶詩》義由恩深(sim1),分隨昵加(ka1)。綢繆委心(sim1),自同非佗(tha1)。 ->普通話的 ㄊㄚ!
《甘字典》的「底」字記錄音:
- tē底(替)。目地無, hō͘人看目地無; 目地真無; 目地有.
- Tí底。山腳 下面, khah低, 下賤, 看輕, 渣滓, 下底, 徹底(Tí).
- tih底。phah 著人ê心肝底, 就是觸tio̍h人ê意見. (著,中的)
- t(u)é底。有底, 無底, 底柢, 起底, 根底, 到底, 坐底, 船底.
佗 to, ta 音,確實可能是對應口語的 to2 ,toh8, tah8, tua2! 書面字應該是「底」字!誰,何也!可能是[它]字的口語疑問用法! 誰 sui5, 蛇 sia5!
閩南語音的第三人稱單數,i, 也是反映「他」字! 是「也」音符字的音! 書面字寫「伊」!
結論:
- 第三人稱單數: 他,它,佗, 有 to, i 兩音! 書面字有「伊」! 擴衍出不指定疑問字詞!to2, ti2 指向書面字,底!佐證二,是閩南語見面打招呼語,無它呼!? bo5-siah(蛇sia5-物bih)-hoonnh? siah ->啥(什麼縮音),也是疑問詞!
- 疑問字,何! ho5, 奚 he5,同源。 熟siok8/ sik8,啥siann5 同源!指向 「它」(蛇sia5音)! 「曷」ah, 是盍/何 的古字! hann5 也是 「何」音字!
疑問字 「那」na2,下篇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