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幅荷花水彩練習中,我細細欣賞風中搖曳的荷花姿態。提筆那刻,我凝望畫中的「名詞」荷花,沒多作聯想;直到完成線稿,似流動的花瓣,讓我想到動詞的「荷」。
引我好奇的是,在英文裡,rosy是形容詞,形容如玫瑰般的色澤與氣氛;而在中文詩詞與日常生活裡,玫瑰被賦予形容詞的美感,卻沒有動詞玫瑰;梅、蘭、菊、桂等花名,在詩詞裡多為形容詞或象徵意義,也幾乎沒作動詞使用。為什麼唯獨「荷」有動詞?
荷以何(ㄏㄜˋ)物為義,故通于負荷之字。-- 明朝毛晉注解《陸氏詩疏廣要》認為荷有負荷的意思,可以把葉支撐起來。
《爾雅》以荷為根名,韓氏以荷為葉名,陸璣以荷為莖名,按莖乃負葉者也,有負荷之義。--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
在中文裡,荷帶有承擔、負載的意思;而物理學中的「荷(charge)」,有攜帶或負擔某種性質,包含正電、負電,或其他抽象的量值...。-- 維基百科:荷 (物理)
📝 物理小白的我,回到定義,簡單梳理三種電荷狀態:
- 靜止的電荷會產生靜電場 -- 當兩個電位不等的物體接觸,會發生靜電放電,電荷從一方流向另一方,促使電位趨於平衡。
- 移動的電荷會產生電流 -- 當電荷穩定流動時(直線運動且速度不變),周遭空間被一圈圈隱形的磁力線包裹,像是圍繞電流的無形絲帶,形成一個穩定的磁場結構。
- 加速運動的電荷會輻射出電磁波 -- 當電荷加速運動(速度改變或方向改變),速度改變的電荷在四周空間中激起波動,這些波攜帶能量向外擴散,涵蓋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光與伽馬射線。我們所見的「光」,正是電磁波中波長落在可見範圍內的那一部分。
寫到這裡,從流動的「荷」,到「可見光」,荷花水彩習作巧妙連結我即將著手的音樂專題「PrizmNotes 浮生樂語」(Prizm棱鏡/Notes樂譜上的音符)。我想記錄與收集有關「光譜」與「樂譜音符」之間的創作對話,雖已想好架構,但遲遲不知如何起筆。這篇聯想的文字,隱約像是專題的第一道光~🌟。
🫧W82

YHCC@水彩練習W82, 26x18cm, APR2025
🫧W83

YHCC@水彩練習W83, 26x18cm, APR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