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光洋科:受惠AI與循環經濟的先進材料公司 2024-11-12法說會Mem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公司以先進材料暨循環經濟科技公司自居

raw-image

。公司產品的碳足跡是較低的,是碳費/碳稅議題發酵的受益者

raw-image


。銷售模式1-光洋科買原料來做加工 (營收貢獻:貴金屬買賣+VAS)

銷售模式2-客戶consign,光洋科賺加工費 (營收貢獻:VAS)

銷售模式3-廢料回收加工 - 賺加工費 (營收貢獻:VAS)

raw-image

。員工1100/1487人 ,在台灣,以台灣為主力

raw-image

。營運表現,貴金屬收入金額大但貴金屬價格不可控,營運表現應以VAS收入為主

raw-image

。產業占比

2024 h1 儲存 35% 電子半導體 34% 顯示 11%

2023 產業占比 儲存34% 電子半導體 28% 顯示12%

raw-image

。產業趨勢 :1.AI興起 2.地緣政治 3.氣候變遷

raw-image

。AI落地3力 1.算力 2.數位資料 3. 演算法

。產品:以靶材用於薄膜沉積製程為例

raw-image


。硬碟的市場CAGR 5% 容量 CAGR 10%

raw-image
raw-image

。工業4.0 機器產生資料 AI產生資料

。硬碟還是會持續增加

。營業費用從22年38% 一路下降到24q2 22%

raw-image

。24年H1 貴金屬收入 110億 VAS(理解為加工費) 28億,2024 H1半導體客戶拉貨提升,VAS

raw-image

。獲利能力:

毛利CAGR 11% 營業利益 CAGR 22% VAS/營業利益 : 39%

raw-image

QA

1.大容量硬碟是否會提升靶材使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2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川普解放日前&公開閱覽法說、AI受惠股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柴知道:你的法說會筆記小編
34會員
172內容數
這裡是【理柴知道】,專注追蹤上市櫃公司法說會。透過大量且即時的法說會筆記,掌握科技趨勢,跟上產業脈動,千萬不可以錯過董事長、財務長們簡報給您聽的機會!有投資的您該看,沒投資的您更該看! 📊 每週更新:重點公司法說會精華 ☕ 公開法說會簡報重點,但仍保留QA給會員專屬
2025/04/29
欣銓25Q1營收、獲利及財務狀況分析,探討車用、工控、通訊等應用市場需求,並針對產能利用率、毛利率、資本支出等議題,提供管理層的問答說明。
Thumbnail
2025/04/29
欣銓25Q1營收、獲利及財務狀況分析,探討車用、工控、通訊等應用市場需求,並針對產能利用率、毛利率、資本支出等議題,提供管理層的問答說明。
Thumbnail
2025/04/29
大成集團營收破千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中國、越南、印尼皆有亮眼表現,美國Amy Food更獲利豐厚。臺灣方面,連續兩年獲得臺灣食品最高獎,並積極投入萬能生醫及洗選蛋食品加工廠等新事業。未來展望樂觀,預估美國廠年營收將達1.2億美元,並持續拓展產品線及海外市場。
Thumbnail
2025/04/29
大成集團營收破千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中國、越南、印尼皆有亮眼表現,美國Amy Food更獲利豐厚。臺灣方面,連續兩年獲得臺灣食品最高獎,並積極投入萬能生醫及洗選蛋食品加工廠等新事業。未來展望樂觀,預估美國廠年營收將達1.2億美元,並持續拓展產品線及海外市場。
Thumbnail
2025/04/28
主要從事精密清洗服務。近年資本支出增加,擴大產能因應市場需求。雖然2023年營收因面板產業下滑而受影響,但公司毛利率與淨利率仍維持在30%和15%以上,預估2025年Q2新廠產能滿載。未來發展方向將持續深耕半導體產業,積極爭取先進製程訂單
Thumbnail
2025/04/28
主要從事精密清洗服務。近年資本支出增加,擴大產能因應市場需求。雖然2023年營收因面板產業下滑而受影響,但公司毛利率與淨利率仍維持在30%和15%以上,預估2025年Q2新廠產能滿載。未來發展方向將持續深耕半導體產業,積極爭取先進製程訂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應 2050 年淨零排放政策的推展,企業面臨能源轉型,朝向永續目標前行。(圖/ 巨茂應材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也愈發受到重視,除了聯合國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Thumbnail
【因應 2050 年淨零排放政策的推展,企業面臨能源轉型,朝向永續目標前行。(圖/ 巨茂應材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也愈發受到重視,除了聯合國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2013 年成立的光宇應用材料,戮力十年研究半導體廢矽砂漿的回收技術。作為半導體產業廢棄物的處理廠商,他們的志向並不只是進行城市採礦,把他人不要的廢棄物變成有價值的黃金,也期待自己做出的綠色材料,能夠把矽產業鏈不同成員的技術、創意串聯起來,共同打造價值鏈更為綿長的,矽循環經濟生態圈。
Thumbnail
2013 年成立的光宇應用材料,戮力十年研究半導體廢矽砂漿的回收技術。作為半導體產業廢棄物的處理廠商,他們的志向並不只是進行城市採礦,把他人不要的廢棄物變成有價值的黃金,也期待自己做出的綠色材料,能夠把矽產業鏈不同成員的技術、創意串聯起來,共同打造價值鏈更為綿長的,矽循環經濟生態圈。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Thumbnail
全球ESG的趨勢正在改變產業規則,因為看見了產品、服務的未來走向,碳循環應材股份公司(CRAM)執行長—林玄龍,因應客戶對ESG永續、降碳排的需求,串聯循環再生流程,並提供完整的生產溯源,成為國際大廠開發 PCR 低碳材料與產品的最強後援。
Thumbnail
全球ESG的趨勢正在改變產業規則,因為看見了產品、服務的未來走向,碳循環應材股份公司(CRAM)執行長—林玄龍,因應客戶對ESG永續、降碳排的需求,串聯循環再生流程,並提供完整的生產溯源,成為國際大廠開發 PCR 低碳材料與產品的最強後援。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