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摩根大通(JPMorgan)調查,有高達93%的投資者認為標普500指數在2025年已經見頂。在做出資產配置調整之前,專業投資人必須深入剖析數據、市場情緒及更廣泛的宏觀經濟信號。本文將逐一解答十個關鍵問題,幫助您全面掌握當前市場環境。
首先,必須了解當前市場悲觀情緒的根本原因。根據調查結果,市場信心受到了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推行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及一系列報復性關稅的重大打擊。這些政策重新點燃了市場對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與經濟衰退的擔憂。具體來說,有61%的受訪者預期未來12個月內將出現停滯性通膨,另有20%則認為會發生硬著陸式的衰退。這一情緒轉變突顯出市場脆弱的心理狀態,對資金流向將產生重要影響。
第二,從經濟指標來看,部分數據確實支撐了市場的憂慮。2025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Core PCE Inflation)預計將達到3%,明顯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同時,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已攀升至4.9%,而美元指數(DXY)自年初以來下跌了7%。這些訊號顯示出市場對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的信心正在削弱,且通膨壓力依然頑強存在。第三,市場表現也與投資人情緒相呼應。標普500在2025年3月觸及5,288點高位後,迄今已回落約9%,目前徘徊在4,800點附近,並於4月初短暫跌入技術性熊市。新一輪的關稅措施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反制政策進一步加劇了賣壓。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已上升至24以上,創下自2023年底以來的新高,顯示市場恐慌情緒升溫。
第四,儘管市場整體偏向悲觀,但仍有特定板塊表現亮眼,尤其是科技板塊。大約50%的受訪投資者仍看好大型科技股,特別是與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相關的公司。微軟、輝達(Nvidia)及Alphabet等科技巨頭被認為具備抵禦景氣循環的能力。事實上,截至目前,納斯達克100指數年內表現已超越標普500達3.5%,反映出科技股的持續吸引力。
第五,摩根大通的官方預測也轉趨謹慎。該行近期將標普500指數2025年年底目標價由6,500點下調至5,200點,理由是風險溢價上升及企業盈餘成長放緩。儘管這一調整後的目標價仍較目前水準略有上行空間,但也清楚表明市場上漲周期已結束。
第六,貿易摩擦的持續無疑將對企業獲利和投資人信心造成壓力。關稅涵蓋的產品範圍從半導體、汽車到農產品,恐將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企業成本並壓縮利潤空間。FactSet的最新數據預估標普500指數2025年每股盈餘(EPS)年成長率僅為3%,顯著低於2024年的8.5%。
第七,貨幣政策的變化也將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由於通膨壓力持續,聯準會已暫停原先預期的降息計畫,並轉向「高利率維持更久」的策略。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目前預計直到2026年第一季才有可能開始降息。貨幣環境收緊將進一步抑制信用成長、企業投資及消費者支出,對股市形成下行壓力。
第八,歷史經驗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回顧2018年美中貿易戰時期,市場也曾因貿易緊張而大幅下跌,但隨著局勢緩解及政策刺激,標普500在12到18個月內完成反彈。然而當時政策逆轉速度較快,與目前政治環境相比,當前的修復期可能會更長。
第九,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策略必須更加謹慎且靈活。建議投資人加大防禦型板塊如醫療保健、公用事業與必需消費品的配置,這些行業在經濟放緩時通常有較佳表現。同時應優先選擇財務穩健、現金流穩定的企業,以增強組合的抗風險能力。此外,持續布局具備長期成長趨勢的主題,如人工智慧及新能源領域,也有助於在震盪市中尋找超額報酬機會。
第十,投資人應如何看待與解讀這類市場情緒調查?這類調查確實能反映市場溫度,但單靠情緒極端並不能作為進出場依據。正確的做法是綜合宏觀經濟指標、企業財報趨勢、貨幣政策走向及技術面分析,形成完整的判斷。紀律、靈活及數據驅動的資產配置策略,仍是成功應對市場波動的關鍵。
總結來說,雖然市場普遍認為標普500指數今年已觸頂,但對於具有專業眼光的投資者而言,機會仍然存在。理解市場情緒背後的深層結構、把握經濟基本面與產業動態,才是穿越波動、贏得長期收益的致勝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