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被遺棄者後代的質疑與記憶碎片─
他們被稱為「深淵餘脈」。
生於昔日帝國瓦礫上,死於時代風向的冷漠之中。
他們的語言保留了福爾摩沙的母音,卻混雜了亡國語者的沙啞。
在那片荒涼的國土上——
那裡曾是強權國的餘燼、亦是文化交錯的失語之地,
一群年輕人,開始質疑:
「我們的祖先,真的只是為了利益背叛了神島嗎?」
「他們是背叛者?還是政治清洗的受害者?」
根據保城區圖書館中一部泛黃手抄本記錄,
那段被官方封鎖的時代有一頁從未被讀出——
「項羽藍政權統治期間,發佈"國民再教育與意識統合條例"。」
「條例下,信奉自由民主制度者被視為異見思想者,思想犯。」
「其中,前台灣藝人、商人、體育界人士與文化工作者,紛紛遭思想標籤。」
「他們之中,多數原為中立者,只是在曖昧時局中為生計與親情掙扎。」
「但在AI審判系統導入初期,遭判定為意志不穩定者,列入"原罪清單"。」
這份清單,成為命運之書。
上榜者逐步失去公民身份、資產與移動自由。
在AI系統的秩序調控下,他們未經審訊便被「合法放逐」。
「沒有血流成河,卻是一場沒有哭聲的肅清。」
「我們的祖先,是被沉默吞噬的一群人。」
項羽藍政權最終因違憲與資訊操控,被福爾摩沙最高公民法庭定罪,
國會遭到「AI清算令」解散,該政黨自歷史上抹去,
倖存者或潛逃至對岸,或流亡深淵,成為歷史殘片中的幽靈。
而今,這些殘片的後代,在被稱為「保城區」的孤立流亡都市中,
開始悄然組織一場文化的追憶行動──
「重譜真相,不為復仇,而為理解。」
「讓後人知道,歷史從不只有勝者的話語。」
在淒冷的礦場天頂下,一位青年在筆記本寫下這段話:
「我們不渴望返回那座島,
只想在這深淵下,為我們的祖先爭一個說法,
即便答案令人心碎,也好過無盡的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