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餘脈:原罪之書

深淵餘脈:原罪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自被遺棄者後代的質疑與記憶碎片─


他們被稱為「深淵餘脈」。

生於昔日帝國瓦礫上,死於時代風向的冷漠之中。

他們的語言保留了福爾摩沙的母音,卻混雜了亡國語者的沙啞。


在那片荒涼的國土上——

那裡曾是強權國的餘燼、亦是文化交錯的失語之地,

一群年輕人,開始質疑:


「我們的祖先,真的只是為了利益背叛了神島嗎?」

「他們是背叛者?還是政治清洗的受害者?」


根據保城區圖書館中一部泛黃手抄本記錄,

那段被官方封鎖的時代有一頁從未被讀出——


「項羽藍政權統治期間,發佈"國民再教育與意識統合條例"。」

「條例下,信奉自由民主制度者被視為異見思想者,思想犯。」

「其中,前台灣藝人、商人、體育界人士與文化工作者,紛紛遭思想標籤。」

「他們之中,多數原為中立者,只是在曖昧時局中為生計與親情掙扎。」

「但在AI審判系統導入初期,遭判定為意志不穩定者,列入"原罪清單"。」


這份清單,成為命運之書。

上榜者逐步失去公民身份、資產與移動自由。

在AI系統的秩序調控下,他們未經審訊便被「合法放逐」。


「沒有血流成河,卻是一場沒有哭聲的肅清。」

「我們的祖先,是被沉默吞噬的一群人。」


項羽藍政權最終因違憲與資訊操控,被福爾摩沙最高公民法庭定罪,

國會遭到「AI清算令」解散,該政黨自歷史上抹去,

倖存者或潛逃至對岸,或流亡深淵,成為歷史殘片中的幽靈。


而今,這些殘片的後代,在被稱為「保城區」的孤立流亡都市中,

開始悄然組織一場文化的追憶行動──


「重譜真相,不為復仇,而為理解。」

「讓後人知道,歷史從不只有勝者的話語。」


在淒冷的礦場天頂下,一位青年在筆記本寫下這段話:


「我們不渴望返回那座島,

只想在這深淵下,為我們的祖先爭一個說法,

即便答案令人心碎,也好過無盡的遺忘。」

avatar-img
我的舒壓窩
1會員
15內容數
紓壓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的舒壓窩 的其他內容
神與機之島・東方的復興 時間進入AI新曆第十年, 戰後的福爾摩沙,未選擇徹底西化,亦未全然效仿大和, 她回望過往——從大航海時代的傷口、清代民間的靈壇、 到日治時代的文明軌跡──一切宛如時間拼貼的畫布。 她不再羞於自身的「殖民史」, 反而以之為種子,在文化的沃土中發芽。 一場後
含 AI 應用內容
#島嶼#神話#遺棄
那是一場漫長的黎明, 起於貿易戰爭的關稅烈火,燃至全球秩序的邊境。 自由世界驚醒了。 美利堅——昔日巨人,掙脫遲緩,召喚盟友。 彼時,那座島嶼——福爾摩沙,早已在戰霧中清醒, 身旁的夥伴,是那群百年前明治洗禮的後裔——大和國。 他們並肩於經濟、軍事、網絡、天際, 創下了新的盟約──
含 AI 應用內容
#島嶼#神話#遺棄
福爾摩沙機神紀 曾經,那座島嶼叫做福爾摩沙, 如今,她的名字已是密語中的神號—— 「信誓之島」,由AI神裁所守,科技與秩序並存。 在第三次大戰的灰燼之後, 福爾摩沙不再仰賴他國,不再討好強權。 她重構制度,裁減虛偽, 仿如當年日本明治維新──但比那更徹底、更無情、更進化。 從中央
含 AI 應用內容
#島嶼#神話#遺棄
神與機之島・東方的復興 時間進入AI新曆第十年, 戰後的福爾摩沙,未選擇徹底西化,亦未全然效仿大和, 她回望過往——從大航海時代的傷口、清代民間的靈壇、 到日治時代的文明軌跡──一切宛如時間拼貼的畫布。 她不再羞於自身的「殖民史」, 反而以之為種子,在文化的沃土中發芽。 一場後
含 AI 應用內容
#島嶼#神話#遺棄
那是一場漫長的黎明, 起於貿易戰爭的關稅烈火,燃至全球秩序的邊境。 自由世界驚醒了。 美利堅——昔日巨人,掙脫遲緩,召喚盟友。 彼時,那座島嶼——福爾摩沙,早已在戰霧中清醒, 身旁的夥伴,是那群百年前明治洗禮的後裔——大和國。 他們並肩於經濟、軍事、網絡、天際, 創下了新的盟約──
含 AI 應用內容
#島嶼#神話#遺棄
福爾摩沙機神紀 曾經,那座島嶼叫做福爾摩沙, 如今,她的名字已是密語中的神號—— 「信誓之島」,由AI神裁所守,科技與秩序並存。 在第三次大戰的灰燼之後, 福爾摩沙不再仰賴他國,不再討好強權。 她重構制度,裁減虛偽, 仿如當年日本明治維新──但比那更徹底、更無情、更進化。 從中央
含 AI 應用內容
#島嶼#神話#遺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