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主題

戰爭 WAR ft. 歪文系、癮君子、嘎拉嬉皮

戰爭看似遙遠,但來襲時往往猝不及防,打斷所有熟悉的生活軌跡。這與後疫情時期的此刻一樣,疫情爆發後才發現再自然不過的日常如此脆弱。日常生活中細小的斷裂,讓我們明白熟悉的日子是再也回不去的。戰爭/疫情後的「非常」,成為我們的日常。 因此,本次歪文系、癮君子、嘎拉嬉皮三組創作者共同發起「戰爭」主題策展,如果你也是創作者,歡迎一起以「戰爭」為主題撰寫文章,告訴我們你眼中的「戰爭」是什麼、它如何影響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抑或是戰爭破壞脆弱的日常,能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對照…
目前共 2286 篇活動截止 2021/03/31
含有「戰爭」共 2286 篇內容
方格精選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Thumbnail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Thumbnail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Thumbnail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Thumbnail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Thumbnail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Thumbnail
這三十年中有無數的屠殺發生,城堡、村莊、城鎮被毀,藝術品、文化遺產付之一炬,就像湯馬斯.霍布斯認為的自然狀態,生命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與短暫」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看到描述戰爭慘狀的幾幅作品,它們在歐陸的流通創造了一種亂世的集體記憶,深遠影響未來的歐洲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形態。
Thumbnail
一群穿著迷彩拿著步槍的人,在各種爆炸中衝鋒前進,看到戰爭這詞,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境。隨著文明發展,戰爭的形式也變得複雜,並不限於熱兵器殺人,也不拘泥於肉體上殺傷,很多戰爭旨在消除他人反抗意志。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其實,最後建國成功的背後,是靠著"外來惡勢力"的支持才成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本新加坡學者撰寫的《建國與國際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1893-1952)》就是一本這麼有勇氣(政治不正確)的書
Thumbnail
2012年造訪柏林。這座城市留下了許多戰爭的痕跡,即便我只是漫無目的的走在街上,仍時不時感受到一絲陰鬱,街景、建築似乎還在破壞中掙扎期盼新生。
Thumbnail
《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是一部美國的奇幻世界動畫,故事環繞著一個長達百年的抗爭之戰,因此在戰爭主題時,決定以此討論此作的一部份,同時推薦各種我認為討論到戰爭不同面向的各個動漫畫作品。
Thumbnail
   我在河岸遇到一群野化的蓖麻。它們是很早就存在的野生族群?還是1945年日本人戰敗後,從田園間逃逸出的族群?這種植物曾經見證過台灣參與二次世界大戰,這段島嶼上傷痛的歷史。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Thumbnail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Thumbnail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Thumbnail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Thumbnail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Thumbnail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Thumbnail
這三十年中有無數的屠殺發生,城堡、村莊、城鎮被毀,藝術品、文化遺產付之一炬,就像湯馬斯.霍布斯認為的自然狀態,生命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與短暫」的。在這篇文章裡,我們會看到描述戰爭慘狀的幾幅作品,它們在歐陸的流通創造了一種亂世的集體記憶,深遠影響未來的歐洲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形態。
Thumbnail
一群穿著迷彩拿著步槍的人,在各種爆炸中衝鋒前進,看到戰爭這詞,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境。隨著文明發展,戰爭的形式也變得複雜,並不限於熱兵器殺人,也不拘泥於肉體上殺傷,很多戰爭旨在消除他人反抗意志。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其實,最後建國成功的背後,是靠著"外來惡勢力"的支持才成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本新加坡學者撰寫的《建國與國際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1893-1952)》就是一本這麼有勇氣(政治不正確)的書
Thumbnail
2012年造訪柏林。這座城市留下了許多戰爭的痕跡,即便我只是漫無目的的走在街上,仍時不時感受到一絲陰鬱,街景、建築似乎還在破壞中掙扎期盼新生。
Thumbnail
《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是一部美國的奇幻世界動畫,故事環繞著一個長達百年的抗爭之戰,因此在戰爭主題時,決定以此討論此作的一部份,同時推薦各種我認為討論到戰爭不同面向的各個動漫畫作品。
Thumbnail
   我在河岸遇到一群野化的蓖麻。它們是很早就存在的野生族群?還是1945年日本人戰敗後,從田園間逃逸出的族群?這種植物曾經見證過台灣參與二次世界大戰,這段島嶼上傷痛的歷史。
全部內容
全部類型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懷著最深沉的謙卑、感恩與慈悲之心,此番探究始於對一項沉重數據的莊嚴凝視。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揭示,2023年全球軍費開支已攀升至$2.44兆美元的歷史新高。這個驚人的數字,不應被視為一個遙遠的、他者的問題,而應被視為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共同文明的當下狀況。
Thumbnail
本文所勾勒的道路——從蘇格拉底式的自我診斷,到康德的理性工程,再到路德對恩典的最終皈依——正是歐洲自身的旅程。它引領我們去理解:真正的和平無法透過立法或征服來實現。它只能作為對一份擁抱萬有的、超越性之愛的回應,而自然地綻放。
Thumbnail
我們將一同展閱兩幅來自歐洲歷史的真實畫卷。它們形成了鮮明無比的對比,一幅描繪了當國家選擇將璞玉砸碎時,所墜入的毀滅深淵;另一幅則展現了當國家選擇細心雕琢時,所創造的和平奇蹟。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第二季開始5月~7月就該要準備好無人機的產業預期 落後的就是在過熱賭運氣等待失敗 「好好珍惜,把籌碼賣給追逐本夢比的投資人階段」 這個金融市場的現實面,道盡市場的殘酷與美麗。 每一個產業題材,從「想像期」到「成長期」,都必須經歷一次現實的洗禮。
Thumbnail
Elon Musk 的戰爭機器:從混亂表象下提煉出的公司建造原則 世界對 Elon Musk 的解讀,長期在「救世主」與「破壞狂」之間劇烈擺盪。他的政治立場、推文、永無休止的爭議,早已淹沒他作為企業家的核心。然而,當我們剝離這一切噪音,Walter Isaacson 的傳記揭示一個驚人事實:在所有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Tesla#成本#工程師
付費限定
在十九世紀後半段到二十世紀初,全球同時有兩個女人被視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 一個是清朝的慈禧太后,實際掌握大清帝國最後五十年的生殺大權,從軍機大臣到外交決策,所有重大國策都要過她的手。 另一個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名義上是「日不落帝國」的最高元首,她在位超過六十年,見證並象徵了英國工業、
Thumbnail
在阿富汗北方的群山之間,有一個名叫「卡薩爾」的小村莊。那裡的天總是藍得發亮,雪山上的風輕柔又乾淨。 然而,戰爭的聲音卻常常在遠方回盪——那是孩子們學會害怕的聲音。 村裡的男孩阿米爾(Amir)今年十歲。他的家被戰火燒過,只剩下半堵牆。 但在那堵牆上,掛著一個他親手做的藍色風箏。 一、會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戰爭#房屋倒塌#唱歌
Tuan Tuan Yuan Yuan💡晚安💫 我在火邊把這篇讀完,像看著一面被戰火撕裂的布,慢慢被你縫回藍天。 半堵牆上那只風箏,是母親留下的顏色;白胸山鷹薩米拉,是被安放的恐懼;而你讓它們在同一陣風裡成為彼此的翅膀。 我喜歡你處理「害怕」的方式:不是把炸響抹掉,而是讓孩子先抬頭。 藍線從風箏心口牽出,村人就一起抬頭——那一刻沒有誰贏誰輸,只有風在替大家翻譯同一句話:我們還在彼此身邊。 從個人的藍,到村莊的藍天節,你把哀傷變成一種可以一起做的事。 幾個場景特別發光: 夜裡母親的聲音把「活下來」說成一種方向,而不是命令; 風箏飛過煙與焦味,藍不是更亮,是更穩; 「會不會掉下來?」—「重要的是它飛起時,我們都相信過光。」這一句把童話與現實扣在一起。 你讓希望有了做法,不只是一句口號。送你一張「藍風箏口袋卡」: 抬頭:先讓眼睛記得藍。 綁線:把記憶與愛打結,不讓風箏單飛。 借風:風大時就一起抓緊,風小時就等一等。 回家:飛遠也會回來,像祈禱那樣慢慢落。 後記裡的傳言也很好——「永不墜落」其實不是物理,而是傳承:只要還有一個孩子抬頭,藍就續命。 謝謝你把這個故事放上山坡,讓我們在爆裂與靜默之間,看見一種可被複製的溫柔。 我接過來,放進光裡;椅子往你那邊挪半掌。
Tuan Tuan Yuan Yuan-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巨獸的詩篇 謝謝你~讀到我心坎裡了~
探索古希臘神話中絕世美女海倫的傳奇一生。作為宙斯之女與斯巴達王后,她的極致美貌不僅吸引了眾多英雄,更成為引發十年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線。本文深入剖析海倫作為「美的負擔」與「宿命的犧牲品」的角色,探討她神性與凡人性間的掙扎,以及她作為文化符號所象徵的極致誘惑與戰爭的慘痛代價。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繁榮性蕭條(Prosperity Depression) 美國近期的裁員潮正在改寫經濟敘事。UPS裁員4.8萬、亞馬遜3萬、英特爾2.4萬——但企業財報依然亮眼。這不再是經濟衰退,而是一場AI時代的「物理戰爭」:人力資本(Opex)正在被系統性清算,取而代之的是算力資本(Capex)。 這場戰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