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許久未聯絡的朋友,看到「寫給母親的情書」,傳來訊息說她想寫。
她的媽媽在兩年前離開了,但她仍好想再對她說一些話,真的很想她。
她說:
「如果台灣放骨灰的地方像韓劇那種,有一個可以放照片的小空間,我就可以放在那裡了,像真的送到她手上。」
但她老家裡,早已沒有媽媽的角落了。媽媽的東西都收了起來,生活繼續往前。她怕家人不理解,也不確定那個瓶子放在那裡會不會被善待。放在自己的家,反而更像話沒送出去。
她說:「我不知道這封信該去哪裡,我沒有地方寄,讓我很難過。」
我聽了,有點小小感傷,
但也給她建議:妳依然可以訂製啊,
找一個妳喜歡的小角落,安放這份心意。
讓這封情書,成為一個小小的象徵——
不是為了寄到哪裡,而是為了讓自己知道:
這份想念,在心裡某個位置。
「因為我一直很相信,靈魂是只要被想起,就能感知到愛的存在。」
就算沒有回信的地址,愛也會知道怎麼抵達。
💌「寫給母親的情書」持續訂製中
📍給那些說不出口的話,一個被安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