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禮讚結束時,一場屬於可可的派對悄然開始。 在名為可可夜夜秀的舞台上盡情舞動,從福爾摩斯國境之南一路跳到世界舞台,這場夜夜秀的背後,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從鄉間出發, 閃耀世界的屏東可可傳奇。
作者|彭卉汝、柳淮晨
編輯|楊潁慈
製圖|楊潁慈—

屏東可可園區位於天主教會高雄教區「佳佐天主堂」舊址,經翻新活化,成為台灣首座以廢棄天主堂轉型的可可園區。園區以產業市集、在地連結、餐飲美學、體驗經濟和生態體驗五大主軸運營,並透過公私合作推廣「屏東可可、台灣巧克力」,逐步將屏東打造成巧克力王國,提升農村競爭力,活化在地經濟。園區融合歷史文化保護與循環經濟,依「生產—加工—再利用」的模式,致力於提高農業永續性,並減少資源浪費。

國內可可優勢在於能夠從產地到餐桌販售(Bean to bar),再結合農委會新農業政策下,發展出獨有的可可產業價值鏈。再者,屏東農友所種植的為可可豆中的極品Criollo,並結合屏東在地食材櫻花蝦、愛文芒果、紅藜、荔枝等農漁產發展屏東特色巧克力,於2017世界巧克力大獎賽ICA(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亞太區域賽獲得五面金牌和兩面銀牌。

為了推動循環經濟,屏東可可園區進行了多項創新措施:
1. 農廢副產品再利用:將可可果殼、果莢等農廢產品進行處理,用來製作堆肥或香氛產品及建築材料等等,這樣不僅能減少浪費,還能將這些農廢產品重新創造為具有經濟價值的再生資源。
2. 農業、畜牧業相關資源合作:園區與當地農業與畜牧業合作,利用沼液作為天然液肥來進行灌溉,這樣不僅能提高土壤肥力,也有助於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
3. 智慧農業:園區引入智慧農業技術,利用感測技術來優化灌溉與施肥,減少資源的浪費,實現更高效的農業生產。
4. 產品多樣化:屏東可可園區不僅僅生產巧克力,還開發出多樣化的產品,包括可可飲品、保養品等,此舉不僅豐富了產品線,還增強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屏東可可園區不僅為當地創造了新的經濟動力,也在保護歷史文化、推動永續發展和循環經濟方面作出了顯著貢獻。透過創新的產業模式和跨界合作,園區不僅提升了屏東的農業競爭力,也為地方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未來,園區將持續發揮其在產業上的優勢,並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更加和諧的平衡,成為推動台灣巧克力文化的典範,為更多人帶來可持續且美味的巧克力體驗!
—
參考資料
屏東可可好強!別再談福灣,來看這些巧克力如何從「棄品」變世界冠軍?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三、六更新✨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課外活動 #學習歷程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 #商業
#可可#巧克力 #屏東
Follow us🔥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https://www.instagram.com/circular_economy.j
BezCat Pingtung贔茲咔 https://www.instagram.com/bezcat_ping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