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孤僻,動不動就會發現哪裡有問題與缺陷的人,適合獨旅,所以,對於住宿成本一定是乘以二左右(單人入住飯店通常還是付雙人價格),我也早就已經認命了。
不過,步入婚姻之後,雙人之旅的機率卻大幅增加,我也發現了不少有旅伴的好處,多一個人可以換手開車,多一個人可以查找地圖(不過,對於很難找到的地點,多一個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可以多點一些餐食兩人共享。我和伴侶本來就是獨立的人,就算是一起旅行,某些時候各自分開行動,到了晚餐的時候分享心得,這種模式也一直順暢無阻。
孤狼冒險,好玩,找到另外一隻孤狼彼此照應,更添樂趣,差不多是這樣吧。旅行追求的是自由不是束縛
有次和某個不熟的台灣朋友分享我與伴侶的旅遊心得,她一臉羨慕,但開口的第一個問題卻叫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那你們當初蜜月去哪裡?」
我們婚禮從簡,跨國婚姻的手續繁雜,根本沒心情與時間「度蜜月」,還有,婚姻本來就是一趟人生之旅,我們相信未來有更多機會可以創造獨特豐富的雙人旅程,不需要拘泥形式,遑論為此虛擲金錢。
我回答得簡短,「當初沒時間,所以就沒度蜜月了……」
「哎呀,你們其實可以跟團啊!」她的這句話,瞬間把我拉回到某個燠熱的台北午後,伴侶第一次到亞洲,處處都充滿了新鮮感,就是看到鄉下土地公小廟也要慎重拍照的那種熱情(大概就等於台灣人遊歐看到小教堂一定要留影的態度)。
台灣的獨特蜜月旅行團文化
「這是什麼?」他指著某間大型旅行社的玻璃窗,貼有羅馬地標競技場照片,旁邊還有文案與數字,我湊前細看,是蜜月旅行團的招攬廣告,我把行程摘要與價格告訴伴侶之後,他很吃驚;聽到我解說的旅遊方式之後,他又嚇了一大跳。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對於團體行動不感興趣,所以從我口中講出的台灣式蜜月旅行團文化也不是很吸引人,「他們規定要一大早起來,和一堆其他的新婚夫妻一起搭車,到了景點拚命狂拍照片,集合上車,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就這樣一天接著一天,持續到搭機回台。」
「不能睡到中午嗎?」
(我們覺得蜜月應該會半夜歡愛到累癱,所以早上睡到自然醒很正常)
「不行,旅行團行程都很早。」
「為什麼要在十天從義大利北玩到南?這樣不是一直在搭車嗎?」
「難得出國一趟,可能想多收集一些不同城市的照片……」
(光是義大利的小小薩丁尼亞島,面積都已經是三分之二的台灣,我也不懂要在歐洲拚命拉車的樂趣)
「如果有哪個城市特別有趣,想多待久一點也不可能嗎?」
「再講一次,這是團體行程……」
「必須要跟其他團員有互動嗎?」
「當然啊,這是基本禮貌。」
「我出國度蜜月還要跟陌生人社交,為什麼?」
你問我,我問誰?我們不就是臭氣相投才結婚的嗎?
「想必參加這種蜜月團的年紀都比較大吧?」
「沒有哦,台灣蜜月歐洲團是很大的市場,年輕人超愛,所以還有旅行社標榜我們的客人都是年輕族群。」
「這樣跟學校遠足一樣,同一團的人是年輕人老年人還有差嗎?」
蜜月居然成了不斷複製貼上的旅行經驗
我找了一些義大利旅行團的網頁、團員心得分享、還有該參加哪一家旅行社行程的討論串,逐一翻譯給他聽。他一邊看那些類網紅照片一邊搖頭(我們是專拍景物、不搞自拍的少數族群),我則是看了文字內容更加心驚,一大堆的導遊說,領隊說,萬一他們說錯呢?就算不會說錯,好不容易出國一趟,更值得紀錄的是自己雙耳雙目去感受的一切啊。
看到朋友一臉熱切的目光,原來我陷入回憶太久,忘了回答她,「哦,我們個性不好,怕會給大家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