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期兩個月的「埔里春田祭」,包括農特產手作DIY 課程、農特產實地採摘體驗、音樂表演等等。
埔里的春天到了,是迎接螢火蟲的季節,路上各種五顏六色的花拼命開,空氣裡也多了一點潮濕和溫暖的氣味。
這次參加了兩場與春天的工作坊,分別是「鹿角蕨上板」與「艾草薰香棒製作」。兩個活動都充滿手感,透過揉、捲、纏、綁的動作,認識植物與節氣的脈絡,在日常中留下春天的氣味與形狀。
鹿角蕨上板—讓綠意延伸到生活的角落
鹿角蕨上板工作坊

課程中老師帶了許多不同品種的鹿角蕨
ㄧ坐到座位上,水苔、木塊和椰子絲已經散發濃濃的雨林氣息。老師帶了各式各樣的鹿角蕨來,跟我們分享很多植物的知識。過程中自己釘螺絲、塑形水苔、綁線,好像嘗試在這塊雲杉板上,創建小小的生態系。
鹿角蕨上板步驟

所需材料:鹿角蕨、木板、水苔、椰纖塊、樹皮塊、釣魚線、鐵釘、小電鑽、剪刀

六步完成上板,新手也能輕鬆上手,蕨對沒問題!
步驟 1:準備工具與材料
準備好所有所需材料:木板、鹿角蕨、水苔、釣魚線、鐵釘、小電鑽、剪刀等。
步驟 2:固定木板位置
選擇合適的木板,並使用小電鑽在木板四周打入孔洞。孔洞應避免靠近木板邊緣,且孔洞數量與位置需根據鹿角蕨的大小來調整,確保釣魚線能固定植物。
步驟 3:取出鹿角蕨
輕輕將鹿角蕨從盆栽中取出,清洗根部,去除多餘的泥土。根系過密或有老根的地方可以適當修剪,保持根系健康。
步驟 4:確定位置
將鹿角蕨放置於木板上,調整其位置,確保芽點朝上,若芽點朝下或翻轉,會影響鹿角蕨的生長與外觀。
步驟 5:包裹水苔與木塊
用泡水後擰乾的水苔包裹住鹿角蕨的根部,確保根部完全被包覆。視需要可以在水苔下方放置一些小木塊來幫助調整植物的角度,增加穩定性。
步驟 6:釣魚線固定
使用釣魚線將鹿角蕨固定在木板上。將線繞過水苔和根部,並穿過木板上的孔洞來回纏繞。用鐵釘將釣魚線固定好,保持適度的鬆緊度,避免過緊。
鹿角蕨帶回家之後
每天一早,當我開始坐在書桌前,就會忍不住摸摸鹿角蕨,輕輕地摸摸綠綠的葉子還有細細的絨毛,已經成為開啟每天的小小儀式。我很喜歡幫鹿角蕨澆水的時候,散發濃濃的泥土味道,就像埔里下過雨之後那樣的清新。圖是帶回來約一個月的時間,有定期注意濕潤度和陽光,但有些部分有些發黃。

艾草薰香棒—捲起一縷安心的氣味
艾草薰香棒工作坊

課程中的艾草補中益氣茶,以及完全形成結界趕走小黑蚊的艾草香繚繞
每年清明時節前後,3到5月正好是艾草盛產期。課程一開始,老師為我們準備了由艾草、黃耆、紅棗、枸杞泡的補中益氣茶,作為手作前的準備。淡黃色的茶湯經過喉嚨,溫暖了各個器官,再透過手搓揉艾草葉,手掌和手指並用與艾葉互動,好像自己的能量跟艾草可以相互交流,跟著邊揉邊釋放的精油香氣,還有越漸下大的冷雨,心慢慢靜下來(還有一旁駐點的歌手帶來非常古典懷舊的選曲)。
艾草薰香棒製作步驟

所需材料:艾草葉、艾草絨、宣紙、吸管或麥克筆(輔助捲形)、筷子(壓實用)。圖為充滿香氣的新鮮艾草。

六步完成艾草薰香棒,非常療癒,整個艾上超級棒!
步驟 1:準備工具與材料
準備好所有所需材料:艾草絨、艾草葉、宣紙、吸管或麥克筆(輔助捲形)、筷子(壓實用)。
步驟 2:搓揉艾草
將艾草葉充分搓揉,使其鬆軟易塞,並釋放氣味。
步驟 3:宣紙捲成筒狀
利用吸管或麥克筆作為輔助軸,將宣紙捲成空心筒狀。底部可摺或壓實固定。
步驟 4:填入艾草
將搓好的艾草慢慢塞入紙筒中,分次填入以方便壓實。
步驟 5:筷子壓實
用筷子一邊填一邊壓,用環形戳讓香棒緊實,有助於燃燒時穩定。
步驟 5:完成
用折或扭收尾。完成後可依需要修整形狀,置於通風陰涼處。
艾草薰香棒帶回家之後
製作過程最後可以在宣紙蓋上印章,彷彿將一些美好想像灌注在其中,生活好像還是值得去期待。我把艾草條放在去年製作的(可能是)衝浪盤陶瓷器具中,將它慢慢點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