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成長的團隊有哪些特質?

可持續成長的團隊有哪些特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教練去哪裡
4/26-4/27 東岸盃全國高中職辯論賽

可持續成長的團隊有哪些特質?

raw-image









東岸盃剛好接觸到不是自己帶的學弟妹,

他們都很優秀,也讓我在思考:

「對指導者而言,最欣賞什麼學生特質?」

除了常見的聰明才智跟友善之外,

我覺得還有三種特質是人們可能有注意到,

raw-image









但需要重複強調,才能讓備賽時更被注意的情況。

我歸類為:好奇心、受挫力、潤滑劑。

好奇心,是思辨進步的核心動機。

raw-image









在辯論教學上,我們最擔心的其實是「等答案、給答案」的單向賦予。

而有好奇心,會讓我們開始出現「找答案、想答案」的互動關係。

「那我們該如何確保好奇心?」

我最近會問學生,你拿到這道題目,你會想到幾個問題?

這些問題會有哪些答案?你得到答案以後,又會衍生出哪些問題?

有研究會把「搜尋」分成幾種典型。

比如獵手型,你看他的瀏覽記錄,擺明了就是要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

還有湊熱鬧型,他的搜尋紀錄是東看看、西看看,彼此之間沒有關係。

而在這兩種之中,還有一種微妙的不同:舞者型。

瀏覽記錄,乍看之下毫無關係。

但似乎彼此之間有一個共性,似乎所有資料都是在圍繞著舞池旋轉。

回到辯論,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如果是在非賽期,我們的好奇可以「湊熱鬧」。

挖掘一些素材,期待總有一天會可以把積木拼到我們需要的題目上。

如果是在正式賽期,我們的好奇可以像是「獵手」。

死命的索敵、咬住眼前的兔子,貪婪的深挖。

那什麼時候是「舞者」呢?

隨著我們湊熱鬧多了、打獵的戰利品多了,

我們聰明的腦子會將獨立的訊息打通關聯,形成知識體系。

這時,搜尋就好像是習慣,會像輻射般開始蔓延。

常常鍛鍊我們的好奇心吧。

就像是萬維鋼老師說的:

「人生漫長,只有兩件事配得上花無上限的工夫,一件是學習、一件就是搜索。」

其實,就是好奇。

受挫力,是思辨前進的助燃劑。

raw-image









關於受挫,我聽說塔雷伯的《反脆弱》一書中就在解釋這件事。

脆弱和堅強是面對打擊時的「抗擊能力」強弱與否,

堅強的人比較不會受傷、脆弱的人相對容易受傷。

但反脆弱(Antifragile)不是不受傷。

而是面對打擊能逆勢成長,化受擊為反擊的能力。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也很常會受挫。

練習賽打不好、稿子寫得差、論點有缺陷,只要有競賽,就不可能是沒有挫折的。

而強的選手,不是他情緒穩定,面對挫折毫無波瀾。

反而,是他會修正錯誤。

甚至還會為了修正錯誤,主動「找挫折」,

因為別人的批判,才會讓我們更上層樓。

有受挫力的選手會知道,打練習賽從來不是要「求勝」。

而是恰好相反,要試錯,是來「求敗」的。

跟更強的選手練習、交鋒,練習賽輸多贏少,這都很正常

因為只有平時如臨大敵,正式賽才不需要臨陣磨槍。

老師有跟我說過,辯論有一種好處,

是可以讓我們有「樓梯的智慧」(L'esprit de l’escalier)。

這是引用法國哲學家的觀念,

他形容「在晚餐時被人反駁的啞口無言,但在離開後才會清醒過來。」

這種「後見之明」乍聽之下有點沮喪,但卻讓我們可以在下次表現得更好。

我很喜歡觀察學生對於論點調整、對資料更新的掌握度。

面對挫折,不斷地導正、糾錯,培養「反脆弱」的性格。

這不僅讓我們在滿是荊棘的路上走更遠,

面對必然會有的低落及責備,也會更容易能釋懷與成長。

最後,是潤滑劑。

raw-image









不論是好奇心、受挫力,思辨的學習終究是辛苦的。

為了提升團體整體表現,隊員之間也會出現摩擦、產生人際關係的損耗。

而潤滑劑,就可以讓大家有適度的放空與停滯。

除了休息、娛樂等行程的安排。

我覺得還有一種是性格,也就是具有幽默感、具有包容力的隊員。

我上次有分享「面對ICE環境(孤立、封閉、極端)需要的方法」。

其中有一個特質,就是要有好相處的、能夠讓團隊開心的夥伴,

這會讓人們能夠更好的完成任務。

我們在一個競爭環境裡,很多人評估隊員的方式就是實力強弱或拿獎的程度。

但這個世界確實有著另外一種孩子,

不可否認的,他們查的資料不是真的很多、表達的內容也相對平庸,

甚至有時還會擔心他們拖累團隊的進度。

可是仔細想想,

如果沒有他們調和團隊氣氛、沒有他們讓不同隊員之間產生連結與人際相處,

整支隊伍或許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或者,有時你就是那樣的孩子。

好奇心、受挫力,既是天份,也都需要培養。

而能夠包容他人的玩笑、提供給大家情緒價值,這也是天份,卻也更難培養。

思辨有很多重要的特質,

但如果我們能夠主動搜尋、受挫成長、降低摩擦,

我想這個團隊一定能慢慢走,走得更長、走得更遠。

avatar-img
胡教練練習
17會員
29內容數
如果有一篇值得教學的文章,我認為可以寫成短文、放在Facebook 如果有一篇值得分享的新聞,我認為可以剪成短片、放在Youtube 可是如果是一篇初期的草稿,又不想浪費,記錄在方格子,希望有緣人可以看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