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mp 宣示對外國製作電影課徵100%關稅。但真的有辦法執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Trump 宣示對外國製作電影課徵100%關稅。但真的有辦法執行嗎?】#葉郎每日讀報

"WE WANT MOVIES MADE IN AMERICA, AGAIN!"

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剛剛透過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貼文拋出一枚指向全球電影業的震撼彈:「我正授權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署,立即展開程序,要對任何在國外製作並輸入美國的電影課徵100%關稅。」

Trump 在貼文中聲稱美國電影產業正在「迅速凋零」,將好萊塢的困境歸咎於其他國家提供的各種「獎勵」,吸引電影製作外移。他認為這不僅摧毀了美國本土的電影製作基地,也是其他國家合謀行動的結果。此外他也認為輸入美國的內容帶有政治宣傳的不良成分,並將好萊塢電影的式微連結到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這看起來像是 Trump 拿起手機一時興起的發文,但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剛剛已經立刻轉貼並表示「正在著手進行」(We're on it.)。雖然執行細節仍須相關部會擬定,然而依據過去100多天的經驗這則社群貼文真正變成國家政策正式發佈的機會非常高。

問題在於電影製作和淘寶包裹天差地別,100%關稅要如何執行?執行之後好萊塢就會滿血復活嗎?

raw-image


■ 動機:是要對付哪吒三太子,還是對付洛杉磯大逃亡?

短短一兩百字貼文背後的政策理由還很模糊。一下子好像是在對付外國電影,一下子又好像是槍口對內在對付移到國外製作的好萊塢電影。

首先他指控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政治宣傳電影在哪裡?是加拿大導演 David Cronenberg 的新片?或是任何來自格陵蘭的電影?

雖然沒有具體點名,大膽猜測中國就是他在貼文中「國家安全」的假想敵。上半場關稅大戰的進度,大致上是演到中國決定「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來報復 Trump 對中國商品課徵的關稅。中國市場過去對好萊塢大片至關重要。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能為好萊塢帶來可觀的票房收入,有時候甚至比北美本土票房更重要。比如去年的《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中國市場的 1.08 億美元票房就超過北美的 1.05 億。

然而2018年貿易戰以來美國電影在中國市場的佔比逐漸縮小,因為多部全球賣座的美國大片都未能進入中國院線放映。不過上週的最新消息是,中國的「適度減少美國電影」政策才發佈沒幾天持續還有 Universal 的《馴龍高手》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真人版和 Dinsey 的《星際寶貝》(Lilo & Stitch)真人版、 Pixar 的《地球特派員》( Elio)確定取得檔期在中國市場上映。這顯示近來冷清的中國電影院市場仍然需要好萊塢電影來支撐,否則映演系統可能會不支倒地。

另一方面從入侵美國的中國電影《哪吒2》,目前為止只在美國賣得2085萬美元票房。我們也可以確定美國電影院肯定完全不仰賴中國電影維生。

對境外製作課徵100%關稅的新點子與其說是關稅大戰的下半場,Trump 真正的主要目標可能不是中國電影,而是好萊塢電影。

他在貼文中指控其他國家提供「各種獎勵」(various incentives)吸引美國的製片業者,導致美國電影製作案大量外移。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加拿大、英國、紐西蘭都提供電影和電視製作的獎勵措施,例如現金補貼或稅收抵免。這些獎勵通常是根據製作支出的百分比計算,有些甚至高達25%-40%。Trump 的關稅政策似乎意在抵銷這些外國補貼製造的成本優勢,強逼好萊塢製作流回美國。

事實上美國境內也存在這一類的獎勵競爭。包喬治亞洲、路易斯安那州都設有誘因非常高的獎勵來吸引從洛杉磯出走的製作。 Trump 口中「快速凋零」的好萊塢,有一部分也是來自國內「網內互打」的結果。


■ 執行: One Does Not Simply Add 100% Tariff on Movies.

電影和那些透過郵局小包裹或是貨櫃進入美國市場的商品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即便是一部製作完成的外國電影,要如何課徵關稅也存在種種問號。

由於它並不會貼上訂價標籤上架到超市販售,美國海關到底要如何評估一部未上映或剛上映電影的「價值」以徵收100%關稅?是基於製作成本、預期票房、授權費用還是其他標準?

此外,如今的電影再也沒有實體拷貝需要運送,而都是透過網路傳輸的數位檔案。所以海關人員是要在港口苦等拷貝入港課稅?還是在網路上緊盯數位檔案傳輸時課稅?或是等票房結算匯款的時候課稅?

如果 Trump 真正想對付的是那些背叛美國勞工、前往海外拍攝的好萊塢電影,課稅的技術問題將進一步升級。因為移往海外僅是製作的部分環節,很少會是在海外完成整部電影的成品之後再搭飛機帶著整部電影回國。更多時候,他們只是把檔案上傳到系統上,讓來自韓國、中國或是泰國的外包視覺特效團隊直接在線上完成他們的電腦特效工作。

如何對「電影」這個由龐大設備、人才和服務流程組成的複合性產業課稅,尤其後期製作、視覺特效、授權、發行等等含有大量跨國服務的製作環節,確定是個 Tom Cruise 等級的不可能的任務。

而且根據 WTO 的規定,到2026年之前數位傳輸(digital transmission)都是處於暫停徵稅狀態,所以美國政府大概不能對發送檔案到不同國家的供應商徵稅。不過這個「大概」不太能拘束向來自己制定遊戲規則的 Trump。他早在上一次總統任期中就揚言退出 WTO,而在本屆落實的機會也不是沒有。


■ 結局:好萊塢和全世界的電影院可能一起完蛋

目前 Trump 只是隨手丟出了一個故事大綱,政策細節還嚴重欠缺。不過如果針對境外拍攝電影課徵100%關稅的新政策真的有辦法執行,我們大概可以推演出這些可能會上演的情節:

△ Netflix 的月租費可能會大漲,也可能不會

Netflix 擁有佔比遠高於其他串流平台的外國製作。而且他們的供應鏈相較於好萊塢片廠單純,絕大多數就是國外的成品直接上傳到平台上供美國觀眾點擊觀看。如果美國政府找到方法針對外國製作的電影和電視劇課稅,美國用戶觀看到的外國內容將變成更貴。Netflix 如果不是對美國用戶漲月租費,就是大量下架外國內容改用美國製作取代,也可能雙管齊下。

不過 Trump 的發文目前只提到電影,有鑑於電影在 Netflix 平台的上架數量和觀看人次都在長期下降的趨勢中,新關稅政策的規則出來之後也可能對 Netflix 是毫髮無傷。

△ 好萊塢的製作成本將會激增

好萊塢長期以來利用全球各地的製作誘因來降低成本,而兩年前的編劇工會和演員工會罷工後導致的製作成本激增則是加速了這個洛杉磯大逃亡的發展進程。如果技術上辦得到,對境外製作課徵100%關稅將徹底扭轉這種趨勢。

片廠可能被迫將製作全部移回美國以避免關稅,但這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失去海外補貼,同時也必須硬著頭皮接受工會勞動協議帶來的成本負擔。最終好萊塢電影的成本結構將繼續惡化,並使片廠更頭也不回地減少電影的製作量,將雞蛋集中在更保守、更容易賺錢的少數超級英雄 IP 之上。

△ 好萊塢電影戒斷症狀

好萊塢電影的加速減產會是一個影響力弱化的螺旋式下降。減少消費好萊塢電影的觀眾將會越來越不需要好萊塢電影。如果電影院沒有提供新的產品(比如本地商業大片)來填補銀幕的空缺,觀眾將不只戒斷好萊塢電影,而是戒斷「去看電影院看電影」這個百年娛樂選項。

多年來一直扮演電影院市場反派角色的 Netflix 董事長 Reed Hastings 和執行長 Ted Sarandos ,也許已經開始在家裡複習 Jack Nicholson 或是 Heath Ledger 的演出片段,練習好萊塢電影反派角色在計謀得逞時的邪惡狂笑。




葉郎新書《從前,有個奇麗馬》5/7上市!

► 從西門町奇麗馬,挖掘電影院的故事與未來

「只要電影院的實體被保存下來,電影院的靈魂就會繼續在。」──葉郎

新書上市相關訊息,和5月7日線上對談、5月10日新書發表會活動報名,請點選以下連結(不斷更新):

https://lihistatus.com/qgIk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郎的沙龍
1.5K會員
278內容數
錄影帶不只是上個世紀的革命性科技媒介,也是一整個世代橫跨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型態。我的首部數位連載作品《錄影帶生與死》,重溫 70 年代錄影帶工業的黃金年代與興衰跌宕,從錄影帶、DVD 到 Neflix 的數位崛起,錄影帶如何改變世界?一同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走進電影工業後台,揭開幕後的文化革命。
葉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近4成英國影視從業人員考慮在5年內轉行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30 →報導摘錄→ BECTU 英國廣播娛樂電影與劇院業工會 :「超過半數自由工作者接不到案子,還有78%表示他們無力支付生活支出。」 →報導連結→ https://www.bbc.com/n
Thumbnail
2024/12/30
▌近4成英國影視從業人員考慮在5年內轉行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30 →報導摘錄→ BECTU 英國廣播娛樂電影與劇院業工會 :「超過半數自由工作者接不到案子,還有78%表示他們無力支付生活支出。」 →報導連結→ https://www.bbc.com/n
Thumbnail
2024/12/27
▌ Netflix 趕在2024年結束前補考通過直播節目的挑戰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7 →報導摘錄→ Cord Cutters News:「耶誕節賽事是對 Netflix 直播技術的關鍵一戰,大量觀眾上線檢驗該平台是否有能力承擔大型運動賽事轉播的壓力。 與先前
Thumbnail
2024/12/27
▌ Netflix 趕在2024年結束前補考通過直播節目的挑戰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7 →報導摘錄→ Cord Cutters News:「耶誕節賽事是對 Netflix 直播技術的關鍵一戰,大量觀眾上線檢驗該平台是否有能力承擔大型運動賽事轉播的壓力。 與先前
Thumbnail
2024/12/24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會是 Netflix 遊戲業務的命運轉折點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4 →報導摘錄→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 遊戲開發主管:「當大家在追劇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聯想到這個遊戲,產生想玩的動機並表現在行動之上。或是當大家在玩遊戲的時候,可能因此決
Thumbnail
2024/12/24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會是 Netflix 遊戲業務的命運轉折點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24 →報導摘錄→ 《魷魚遊戲:殺出重圍》 遊戲開發主管:「當大家在追劇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聯想到這個遊戲,產生想玩的動機並表現在行動之上。或是當大家在玩遊戲的時候,可能因此決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