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回頭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佛教我們回頭,回頭也是一個很艱難的道路,不能不走。走一步就接近一步,走兩步就接近兩步,愈接近你當然有感受,這個感受是什麼?煩惱輕了,你走這條路愈走煩惱愈輕,智慧長了,愈走智慧愈增長,這裡頭有法喜充滿。


怎麼個走法?古大德教我們真幹,真幹就是修行。修行這兩個字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錯了,迷就是錯了,邪就是錯了,染污就是錯了,把這個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就對了。把迷修正過來就覺悟,把邪修正過來就正了,邪知邪見修正過來是正知正見,染污修正過來是清淨,這叫修行。


修行重實質不重形式,不是說我每天念多少經,念多少聲佛號,我磕多少大頭。有沒用處?如果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那些毛病都沒有修正過來,沒用!從前李老師常常警告我們,這種修行方法,臨終的時候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不管用。所以要真幹!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85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5/21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經說:「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法華經》比喻:「在廣闊無邊的大海里,一隻獨眼的烏龜,想要浮上水面,必須靠一根在大海裡漂流的木棍。烏龜想要遇到這一根木棍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人身難得,就如此喻。」
Thumbnail
2025/05/21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經說:「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法華經》比喻:「在廣闊無邊的大海里,一隻獨眼的烏龜,想要浮上水面,必須靠一根在大海裡漂流的木棍。烏龜想要遇到這一根木棍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人身難得,就如此喻。」
Thumbnail
2025/05/20
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果然念佛功夫得力了,那就是什麼?那心真拴住了,真在這句佛號上,這就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執著沒有了,你看執著這個煩惱斷掉了,他那個定功跟阿羅漢一樣,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菩薩的境界,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惠能大師
Thumbnail
2025/05/20
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果然念佛功夫得力了,那就是什麼?那心真拴住了,真在這句佛號上,這就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執著沒有了,你看執著這個煩惱斷掉了,他那個定功跟阿羅漢一樣,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菩薩的境界,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惠能大師
Thumbnail
2025/05/19
「本經《福慧始聞品》」,裡頭有一首偈跟這個意思相應,「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這是世尊在本經裡頭說的,如果不是過去生中(往昔是過去生中),修福修慧,積功累德,這樣的緣分,於此正法不能聞。就是沒有福慧,縱然遇到《無量壽經》,遇到無量壽佛,也如同不見不聞
Thumbnail
2025/05/19
「本經《福慧始聞品》」,裡頭有一首偈跟這個意思相應,「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這是世尊在本經裡頭說的,如果不是過去生中(往昔是過去生中),修福修慧,積功累德,這樣的緣分,於此正法不能聞。就是沒有福慧,縱然遇到《無量壽經》,遇到無量壽佛,也如同不見不聞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