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念佛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果然念佛功夫得力了,那就是什麼?那心真拴住了,真在這句佛號上,這就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執著沒有了,你看執著這個煩惱斷掉了,他那個定功跟阿羅漢一樣,事一心不亂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菩薩的境界,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惠能大師那個境界。


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我們功夫沒有到事一心,只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時確實二十四小時心裡只有佛號,沒有別的東西。但是煩惱沒斷,只是煩惱被我們念佛這個功夫控制住了,煩惱不起作用。不念佛的時候煩惱起來,念佛的時候煩惱不起來,這叫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你往生有把握。


功夫成片也有九品,上上品到下下品也有九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但是佛的加持力,沒有一個眾生不得佛力加持。佛的加持力是相對的,你有一分功夫,佛加持一分;你有十分功夫,佛加持十分。所以我們功夫成片淺,不是很深的這個功夫,從哪裡看?不念佛的時候就會有妄念現前,這就是我們功夫不夠。但是這樣的功夫,阿彌陀佛一加持,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清淨的,只能加持到這個樣子。


如果是功夫成片,有上品這個能力,上三品,上三品的能力可以自在往生,我現在想往生,求佛來接引我,佛就來,我有壽命不要了,真自在。佛力加持,功夫成片,把你提升一級,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的人,往生的時候,功夫提升到理一心不亂,肯定,就是加一倍,佛幫助你的這個力量是加一倍的。我們至少要爭取到這句佛號念念相續。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786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5/03
在今天這個時代,《感應篇》應該特別重視。這話不是我說的,印光大師提倡。在近代我們佛門裡頭,最尊敬的,最佩服的,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有這個基礎,佛法的十善業,你就真能做到。十善業是幫助你提升。佛在經上講得好,人天法,做人基本的法則,生天,生天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5/03
在今天這個時代,《感應篇》應該特別重視。這話不是我說的,印光大師提倡。在近代我們佛門裡頭,最尊敬的,最佩服的,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有這個基礎,佛法的十善業,你就真能做到。十善業是幫助你提升。佛在經上講得好,人天法,做人基本的法則,生天,生天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5/02
我們很幸運,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少造了很多惡業。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漸逐漸明白了一些,雖然還沒有徹底,比一般人好得多。知道自己這一生的目標跟方向
Thumbnail
2025/05/02
我們很幸運,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少造了很多惡業。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漸逐漸明白了一些,雖然還沒有徹底,比一般人好得多。知道自己這一生的目標跟方向
Thumbnail
2025/05/01
弘一大師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師,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能享受三分,剩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有一年在廈門南普陀寺給出家人作開示時,勸他們「發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氣,「佈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
Thumbnail
2025/05/01
弘一大師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師,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能享受三分,剩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有一年在廈門南普陀寺給出家人作開示時,勸他們「發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氣,「佈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Thumbnail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Thumbnail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Thumbnail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一、緣起性空:無我 法師在多年前在埔里說法,那時候由資深外護義工護持年輕信眾閉關、精進用功。南投山區天氣多變化,本來溫熱的天氣,霎時間變得陰雨綿綿,不禁打起哆嗦。此時,法師趕緊出去戶外提醒義工們,要升級配備,以免大眾因此受涼。沒想到法師一到戶外,大吃一驚,資深外護們早就把標配,自動升級為豪華版防風又
Thumbnail
一、緣起性空:無我 法師在多年前在埔里說法,那時候由資深外護義工護持年輕信眾閉關、精進用功。南投山區天氣多變化,本來溫熱的天氣,霎時間變得陰雨綿綿,不禁打起哆嗦。此時,法師趕緊出去戶外提醒義工們,要升級配備,以免大眾因此受涼。沒想到法師一到戶外,大吃一驚,資深外護們早就把標配,自動升級為豪華版防風又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