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YouTube上觀看了一條由NOW製作的影片,標題是《再見負資產》,內容敘述了一位年輕女子的真實故事。這位女子憑著炒賣樓宇,在短短十年間累積了超過港幣千萬的財富,在中港澳擁有五層樓宇,成為許多年輕人羨慕的財富自由典範。影片以真實角度,刻畫了她從財富高峰跌至谷底、淪為負資產的經歷,讓我深感震撼。
影片的主角年紀輕輕,卻已經懂得如何利用銀行借貸,以槓桿的方式炒賣樓宇,透過樓市的上升週期獲取可觀的回報。當時樓市正值上升期,她的資產價值不斷攀升,財富迅速累積。她很快養成了奢華的生活習慣,影片提到她平時吃一餐飯就動輒花費港幣二、三千元,名牌服飾、豪華旅遊更是家常便飯。這種生活方式在樓市高峰期並不稀奇,因為資產的升值速度遠高於日常的開支。
然而,經濟環境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樓市亦難逃週期性的盛衰循環。影片提到,當樓市週期逆轉時,這位女子過度槓桿的投資方式立即暴露出致命的弱點。樓價下跌,她持有的物業市值急速蒸發,而銀行貸款的負債卻絲毫沒有減少,使她的資產迅速由正轉負,成為典型的負資產案例。更慘的是,她無法將樓宇出售來止損,因為以當時下跌的樓價出售後,不但拿不到現金,甚至還要即時向銀行支付龐大的差額債務。這種進退維谷的困境,影片中也做了深入描寫,讓人看得心酸又感嘆。
過去她習慣了奢華享受,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連基本生活開支都成問題。影片中有一個畫面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她回憶起自己最艱難的時刻,銀行戶口只剩下數千元,甚至連吃飯的錢也沒有著落。從每天花費數千元吃飯,到連最基本的飲食開支都成問題,這種落差給她的心理衝擊可想而知。
這段真實故事,讓我想起許多類似的投資教訓。我們常常只看到投資成功人士風光的一面,卻忽視了背後可能存在的風險。投資者往往容易在市場氣氛樂觀時過度樂觀,以為樓價或股價會長期持續上升,因此大膽借錢投資,忽略了經濟週期隨時可能逆轉的現實。
事實上,影片中的女子並非個別案例,歷史上因過度槓桿而最終破產的人比比皆是。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許多曾經叱吒風雲的金融機構與個人,因為過度槓桿而瞬間破產,資產化為烏有。
觀看完NOW這段影片後,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投資理財不能只追求短期的回報,更重要的是謹慎管理風險,避免過度槓桿。財富的累積需要時間,更需要理性及穩健的態度。我相信,這位女子的故事,不僅是她個人寶貴的經驗教訓,也值得每一位投資者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