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閱讀過誡訓小說嗎?
誡訓管教小說,是小圈小說嗎?是像《巴掌印》那樣的小說嗎?
「那我看過!在SP圈很紅的一本小說!」——這是我常聽到的答案。
我相信,現在很多小圈的夥伴是因為看了《巴掌印》而啟蒙,才進入sp圈。而《巴掌印》中男女主之間的關係,也確實很美好,是許多小圈人所羨慕的理想關係。
可是,我不一樣。
我閱讀《巴掌印》時,是邊看邊皺眉的。因為那不是我印象中的管教,或是誡訓文。文中出現了以強高作為處罰的方式,整體情節沒有明顯問題,但我無法接受。這其實是一種過渡——從早期的誡訓小說,走向如今小圈SP文的過渡階段。只是,我沒辦法適應這樣的轉變。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關於「誡訓」與「調教」之間,曾經有過一段激烈的討論,也碰撞出許多火花。
小圈文是很多人接觸SP文化的起點,但對我而言,它已經偏離了「誡訓」的精神,更多地落入了情感與懲罰糾纏的框架。而我所理解的誡訓,是一種冷峻、卻深沉溫柔的邏輯——錯誤有因,懲罰有據,愛無聲卻堅定。
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懷疑:我曾經閱讀過的那些誡訓小說,是不是已經消失了?
我開始放棄尋找,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雲川漫步老師所寫的《踏雪嗚啼觀海嘯》。那本小說讓我有種回到初衷的感覺。其中一章寫到誡訓宗師的落幕,在評論區裡,我看到無數的感慨,才發現原來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他們提到的文手太太們,正是誡訓文界熟悉的名字。原來,真的有人在懷念從前的誡訓。
所以,我想告訴還不了解誡訓小說的大家:
以前的誡訓小說,如《越美風華》《支離》《逆風千里》《星月蒼茫》等,究竟寫的是什麼樣的誡訓核心。
誡訓文的角色關係,多半是師生、父子、兄弟或長幼之間的關係。懲罰從不是為了發洩情緒,而是為了讓被誡訓者明白錯誤的根本。懲罰過後,也許有原諒、有允諾,但不會是實質上的擁抱或安慰。
誡訓文中幾乎不會出現性愛,甚至極少出現撫摸、擁抱、安慰等讓人愉悅的舉動。因為一旦讓被誡訓者在懲罰中感到愉快,便容易產生對懲罰的依賴心理,進而故意犯錯,這是在誡訓中極為不樂見的狀況。
誡訓小說的精神是:「愛之深,責之切」。
它冷峻,但不殘酷;它嚴厲,但不剝奪尊嚴。
它允許你犯錯,但也要求你為錯承擔、修正,然後重新站起。
在誡訓小說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段跌跌撞撞的成長之路。你會犯錯,但總有人在你背後為你兜底。
你會被責罰,但最終會有人對你說:「沒事了,我原諒你了。」
我懷念那種會讓人痛哭,又讓人銘記的情節——在錯誤與懲罰中,被一點一滴拉回正軌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