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山音樂雜誌/台北報導) 堤頂之星2.0頒發140萬創作補助,《作為夥伴的我們》展覽關照藝術產業共生鏈
企業資源,成為創作者的起點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堤頂之星」徵件計畫15週年/影像中為 藝能世代(Artenergy Generation)品牌發起人盧子涵
在銀行企業與藝術之間,是否可能有一條真誠而長遠的夥伴路徑?2025年4月30日,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以一場儀式與展覽提出回應。當日於王道銀行音樂廳與藝廊舉行的「堤頂之星2.0」頒獎典禮與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不只是單純的成果發表,更像是企業與文化持續對話的延伸篇章。
今年計畫總計頒出140萬元創作補助,支持來自全台13組青年創作者團隊,跨足視覺藝術、音樂展演、跨領域表演藝術三大面向,構築出一條由藝術走向社會的立體軌跡。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駱錦明董事長致詞恭喜本屆2025「堤頂之星2.0」三類入選團隊。攝影/源日影像 王士源。.0」三類入選團隊。攝影/源日影像 王士源。
從創業精神到文化扎根:王道基金會的25年轉型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駱錦明伉儷親臨典禮,致詞時回顧基金會自創立以來的初衷與轉型契機。他指出,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今年迎來25週年,創設初期主要效法麻省理工學院(MIT)推廣創新精神的理念,期望能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於創業與實踐理想。當時基金會連續舉辦了十屆創業競賽,成功協助眾多在學青年踏出創業第一步。
隨著時代演進,基金會逐漸察覺到台灣在藝術文化上的資源投入,與歐美先進國家仍有明顯落差,因此自2010年起啟動「堤頂之星」徵件計畫,為青年藝術創作者提供創作與展演平台,讓藝術不再只是專業領域的自我實現,而是與社會產生關聯與影響的力量。

2025「堤頂之星2.0」入選團隊、年度邀請展藝術家與貴賓及觀眾合影。攝影/源日影像 王士源。.0」入選團隊、年度邀請展藝術家與貴賓及觀眾合影。攝影/源日影像 王士源。
三大類別,展現青年創作的立體能量
視覺藝術類 由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副館長蔡明君擔任年度策展人,以「支持系統」為題,選出三組計畫:《合作與和做》、《HOMO ANIMALIS 動物人:成為動物》與《在路上》。這些作品關注策展歷程、職涯轉折與展演環境的構成關係。
音樂展演類 入選團隊涵蓋古典、國樂、爵士與實驗類型,共8組音樂團隊,每組獲得5萬元補助,讓音樂走進更寬闊的可能性,也讓年輕音樂家獲得被聽見的舞台。
跨領域表演藝術類 評選出兩組代表作:《無名者的八種練習》與《遊園共夢》,分別探討身體書寫、AI時事與多媒體敘事,體現當代表演的邊界拓展。
不只是頒獎,是世代間的交棒儀式
頒獎現場特別播放「堤頂之星15週年影片」,並邀請歷屆代表團隊交流演出,讓創作的軌跡彼此呼應,呈現藝術世代的對話。
「這不只是資源的提供,更是一種文化的接力。」
展覽《作為夥伴的我們》:從獨行到共創的反思
展覽名稱像是一句宣言:藝術創作不再是單打獨鬥的產物,而是回應結構與環境的集體行動。六位藝術家與其創作夥伴共製展覽,展現合作中不可見的支持網絡。
展覽資訊
- 台中場|2025年4月7日至5月3日,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 台北場|2025年4月28日至6月10日,王道銀行藝廊
更多活動與展覽詳情請見:
👉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官網:https://www.o-bankef.org/events/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