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才能少點酒駕悲劇?
「又來了…」看到酒駕肇事的新聞,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心頭一沉,接著冒出一股無奈,甚至憤怒?那種因為幾杯黃湯下肚,就奪走一條無辜生命,或讓一個家庭瞬間崩塌的悲劇,真的讓人很難接受。到底為什麼,都已經宣導這麼多年了,還是有人要酒後開車上路?我們到底還能做些什麼,才能讓這種事情少一點,再少一點?
酒駕的人在想什麼,有時候我們很難理解。可能是覺得「唉呀,才喝一點點,沒那麼嚴重啦!」、「我家很近,一下子就到了,不會有事的」,或者是在朋友聚會的場合,被拱個幾杯,不好意思拒絕,最後就稀里糊塗地握上了方向盤。也有些人,可能是真的沒有意識到,酒精下肚後,自己的反應、判斷力,早就不是平常的自己了。
更讓人頭痛的是那些喝不怕的累犯。罰也罰了,駕照也吊銷了,怎麼就是學不乖?這時候,除了罵他可惡,我們是不是也該想想,是不是有哪些環節出了問題?要讓酒駕悲劇變少,光靠喊口號是沒用的,得拿出真功夫:
- 罰,要罰到怕,也要罰得巧: 很多人都說台灣酒駕罰太輕。或許,真的要讓那些心存僥倖的人,一想到酒駕被抓的後果,就會嚇到不敢亂來。除了罰錢、關起來,像國外有些地方,強制酒駕的人車上要裝「酒精鎖」(吹氣沒過,車子就發不動),聽起來就很有效。還有,警察杯杯的臨檢,能不能更密集、更難預測?讓那些想鑽漏洞的人,知道「歹路不可行」。
- 講,要講到心坎裡,也要從小教起: 電視廣告、路邊看板,提醒大家「喝酒不開車」的標語到處都是,但效果好像還是有限。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說?比如說,多分享一些受害家庭的故事,讓大家真實感受到那種痛。學校的交通安全課,也要把酒駕的危險性,用孩子們聽得懂的方式,好好教給他們。還有,大家聚餐的時候,可不可以互相提醒一下?「欸,你今天開車,別喝了啦!」或者,事先就講好誰當「指定駕駛」,負責把大家安全送回家。
- 幫,要有方法,也要有管道: 有時候,不是不想叫代駕或計程車,而是臨時找不到,或者覺得麻煩。如果代駕服務更方便、更便宜,是不是就能讓更多人願意用?現在手機APP這麼發達,這方面應該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另外,有些賣酒的餐廳、KTV,是不是也能多負點責任?看到客人喝多了,主動幫忙叫車,或者提醒一下。
- 拉,對那些有酒癮的人,拉他們一把: 有些人一再酒駕,可能不只是僥倖,而是真的有酒精依賴的問題。這時候,光是處罰可能不夠,還需要專業的醫療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擺脫酒癮,這才是治本的方法。
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每一個人。
說到底,再多的法律、再好的宣導,都比不上每個人心裡的那把尺。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責任,對自己負責,也對所有在路上的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