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想,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投資全球?難道不能投資幾個強的國家或區域就好了嗎?或者,就投資幾隻強的股票就可以了吧?事實上,若你有這種想法,代表某些迷思還是根生蒂固地烙印在你的腦海裡。
第一個迷思,你認為擇時進出帶給你的報酬會大於長期持有。但是,股市表現強勢的國家或區域很可能過個幾年就會不斷轉變,若是只投資某幾個國家或區域,很可能會遇到報酬遠遠落後的情形。當然,也可能會遇到報酬遠遠超過的狀況。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2000-2009的美國股市和新興股市,若當時只單壓美國股市,過了十年之後只會得到-0.27%的負報酬;但如果是單壓新興股市卻能得到不錯的9.82%正報酬。另一個例子則是在1981-1989的日本股市和歐洲股市,若當時只單壓其中一邊的股市,就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尤其是當時的日本股市來到破天荒近四萬點的日經指數,而歐洲股市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在這些情況之下,若選擇全球的分散投資,就可以得到不錯的分散效果,不管是在1981-1989或是2000-2009的例子當中,你都可以在大幅上漲的日本股市和新興市場吃到報酬,也可以在後續的泡沫破裂之後讓損失減小。選擇全球的指數投資,就是希望可以得到全球股市的平均報酬,即使沒辦法得到超額報酬,但也不會有大幅落後的負報酬出現。
第二個迷思,你還是認為股票或是國家的選擇可以帶來較佳的報酬。以美股來說,若繼續按照選擇強勢國家繼續推演下去,就會變成投資美國七巨雄就好,或甚至投資美國輝達就好;或是以台股來說的話,就會變成投資台積電就好。令人有點不勝唏噓的是,自從台灣大型股ETF上市的2003年到現在2025年,也經過了至少二十個年頭了,但依然還是有很多散戶有此迷思,代表在台灣指數化投資的現在還是有很多的進步空間。
選擇台灣大型股投資和只選擇台積電投資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選擇台灣大型股,投資了台股約70%市值,承擔的是台灣大型股的系統性風險,但由於現在台積電在大型股的占比已經來到一半以上,確實可以說有很大一部份的風險來自台積電,但並不是全部都來自台積電;選擇投資台積電的話,則是投資了台股約30%~40%市值,但是承擔的不只是台灣大型股的系統性風險,還有台積電它本身自己獨有的風險。(但我也承認若有投資台灣股市的話,每個人的投資組合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台積電)也就是說,即使台積電本身衰退或是股價發生大幅度回撤,以長期來說,台灣大型股也不一定就會跟著很慘。
舉個例子來說,在2011年時,宏達電也曾經進入台灣大型股,甚至來到了持股的前五名,但經過了十幾年之後,台灣大型股依然創下了波段新高,可是現在宏達電還有在台灣大型股嗎?它現在連台灣中型也都沒有被列入,目前的狀況可知一斑。反過來想,若以後的台積電也變成像是宏達電類似的走勢呢?你還會想繼續單壓台積電嗎?別說不可能,因為我相信當時投資宏達電的人也是會說宏達電不可能進入衰退的。
另外,其實不只是台灣股市有此現象,其他國家,也有著類似問題。比如南韓的三星電子、芬蘭的諾基亞和荷蘭的艾司摩爾,這些國家的股市都有著佔比整個國家股市非常大的市值,但就算是這些公司衰退了,繼續長期持有這些國家的績效肯定還是比單壓一檔股票好太多了。
重點就是,不要把單一公司(尤其是認為大到不能倒的公司),它的績效肯定超越其他相對較小的公司,也不要認為它衰退或是變差之後,整體國家的股市會變得悽慘。也許短期之類會造成一些傷害,但長期來說,股市長期向上發展,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股市也是。
也許多數人不滿意於平均報酬,但是,在這個世界上,股市幾乎都是由專業法人和金融菁英所主導,再加上未來總是沒辦法預測,所以才要進行全球的指數投資,獲得一個平手的報酬,以這種方式介入投資,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進行關注,實際上是可以節省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