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很多派別,不管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或是人生不該只在乎金錢,我們比較推薦長期投資,所謂長期投資就是:一旦買入某目標,不會任意賣出,我常跟專題的同學分享,處理投資目標最建議的方法是:把它當成家寶,傳給你的下一代。
有個問題不是跟股票這麼直接,大家可以問自己:除了自住的土地房屋,我們通常比較不會任意賣出,為什麼?另外,儲蓄險我們也不會任意贖回,為什麼?我們主觀認定,土地永遠都在,買賣也不方便。儲蓄險不方便贖回,錢拿回來後也不知道接續要投資什麼。
這幾個理由都跟目標的前景無關,但都變相的成為長期持有,長期持有是資本複利效果最佳的策略,買股票我們卻很難做到,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對買入的目標缺乏信心。第二,股票太容易買賣。第三,人太容易被情緒主導。我們不談二和三,我們談談第一個原因,『對買入的目標缺乏信心。』
大家可以問問自己,買入哪一檔股票最有信心?信心跟買房差不多?如果台積電也不包括,大家應該會想到ETF,如果對ETF沒有信心的同學,建議這些同學要進入投資的第一課就是去了解ETF。
ETF有很多種,有的漲很快,有的配息很多,這些都是戰術,戰術的好壞只會影響短期得失,而戰略差的話,把投資目標當成傳家寶的想法恐怕不是這麼務實。
ETF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每一個有股票市場的國家幾乎都有代表該國的ETF,例如台灣的0050、美國的SPY、中國的FXI等。
回到先前對投資信心的問題,大家對0050、SPY還是FXI最有信心?對沖基金經理人達里歐在去年出了一本新書:《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書中提到了近500年來世界各國國力的變化,我借用了書中的附圖來呈現。圖中的線在最高的位置分別是:紅、橘、黑、藍,表示近500年領導世界的國家依序是明朝、荷蘭、英國、美國。(BTW,原來1760年是荷英中三強鼎立,中國是清朝的乾隆期間)
有人說過,匯率就是國力的象徵,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國家的國力越強盛,該國貨幣的需求就越多,或是投資人更有意願在該國投資,所以該國貨幣便會走升,因此,我們若將手中的本國貨幣,換成未來升值前景佳的貨幣,同時買入該國的ETF,便享有股匯雙重利基。
第2張圖是1760後荷蘭由盛轉衰,英國取而代之轉變期匯率變化,圖中的荷蘭盾逐漸走貶,第3張圖是二戰之後,世界的霸權完全由英國轉移到美國,英鎊也隨著國力轉弱而走貶,最後一張圖是美元近30年的走勢,2000-2010是金磚四國崛起的時期,尤其是中國似乎有取代美國世界霸權的地位,所以美元相對弱勢,至今整體沒有太大的變化。
美國(美元)霸權的延續是支持美股最可靠的原因,或者說,美國經濟的生產力強勢,轉而延續美國(美元)的霸權,至少在我有生之年,應該還看不到翻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