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這樣問自己。
如果這一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道路可走,那我是否還能心安理得地活著?
如果努力一輩子,到最後發現世界其實沒有什麼意義,那這一路上的掙扎、歡笑、淚水,又算什麼呢?
我猜,這樣的疑問,不只我有。
在這個資訊爆炸、選擇過多、標準答案泛濫的時代,我們習慣了搜尋、習慣了找解答、習慣了把所有困惑丟給Google。
生病了,問網路。
失戀了,問網路。
連「我是不是一個失敗的人」,都可以交給網路上的測驗來判斷。
可是在這些答案之外,那些最深的孤獨,最底層的困惑,卻還是無解。
因為我們問的其實不是「該怎麼做」,而是「我這樣存在,OK嗎?」
我們渴望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
「可以的,你是值得的。就算一切沒有答案,你依然可以被愛。」
「即使你一無所有,你也可以活下去。」
但很遺憾,這個聲音,往往只能來自我們自己。
我記得以前讀過一段話,大意是:
「人類其實無法忍受無解。」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寧可相信一個虛假的答案,也不願意活在沒有答案的混沌裡。
我們寧願相信某個宗教、某個哲學、某個理論、某個權威,也不願承認人生可能根本沒有什麼一定。
可是,如果沒有呢?
如果這一切真的就是一場沒有說明書的遊戲呢?
我開始試著接受這樣的可能。
開始學會在混亂中找到一點點秩序,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裡,給自己一個小小的、專屬於自己的指北針。
我告訴自己,或許,活著本來就不是為了抵達某個標準答案,而是單純地走在這條不確定的路上。
我可以愛人,我可以寫字,我可以流淚,我可以在深夜裡聽一首讓我痛到無法呼吸的歌。
這些都沒有答案。
但這些,就是我存在的證明。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答案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在找答案的過程裡,擁抱了多少人,笑過多少次,體會過多少失敗與無力。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裡有句台詞,我很喜歡:「也許我們這一生就是在學習如何承受『不知道』。」
我覺得這句話很真實。
我們要學習如何承受「不知道會不會幸福」、「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愛我」、「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好的明天」。
但即使不知道,我們還是可以喝一杯咖啡,去海邊看看夕陽,給貓咪梳梳毛,給朋友發一個無意義的貼圖。
這些平凡而瑣碎的事,或許就是我們面對「沒有答案」時,最真實的抵抗。
所以啊,與其一直問「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不如試著問自己一個更溫柔的問題:
「今天,我想要怎麼和這個沒有答案的世界相處?」
這樣就夠了。
我們不需要什麼偉大的答案。
有時候,一碗熱湯、一首老歌、一場沒人理解的流淚,已經是最好的答案。
沒有答案,也沒關係。
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而這條路,就是答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