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們還有一次人生——由夢想探討人生的選擇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喀嚓」,一切疑問被定格在了此刻,夢想與疑問在腦海中旋轉,化為了一片片碎片。再次拾起夢想,是否能夠成功?一味追逐夢想,又是否能夠安家立業?午後夕陽灑在凌亂的試卷上,卻無法照亮我們迷茫的未來。

於是我們拿起手機,忘卻現實,沉淪在沒有壓力的世界中;然而再抬起頭,才發現早被現實的壓力包圍,只能在成堆早已泛黃的試卷、履歷、房租、貸款中,找尋夢想的方向,在生活中苦苦追尋⋯⋯
raw-image



勇於逆流的堅守者


日益提升的金錢壓力、迫在眉睫的升學考試,以及家長對於未來的焦灼與期待,早已成為我們逐夢中的阻力。孩提時代的我們,並沒有對於物質世界擁有過多追求,只是因為一句「我喜歡」,就定下了想成為太空人或是歌手的夢想。然而這份夢,卻在伴隨對自我的認識、面臨現實的高壓以及承受一次次的挫敗中,逐漸消散。尋求更穩定生活的他們,錯了嗎?恰好與之相反,在社會的浪濤之下,他們只是做好了,社會定義給他們的本分;卻在最終,與夢想中的自己,漸行漸遠。


然而骨感的現實背後,總有著一群仍相信夢想的「叛逆者」;有這麼一群人,仍懷著赤子之心地,勇於追夢。那並非功成名就後的一時衝動,也不是幼時爛漫的一時之舉,而是經由評估、自我取捨之後的未來目標。在本次的報導中,我們有幸採訪到了兩位在時代主流下,仍朝著夢想勇往直前的人物——攝影師兼老師的鄧謙實以及公館青少年的吉他手杜政廷。



初入體制的那些年



鄧謙實,阿實,今年18歲,是我們的第一位受訪者。在那個不大的咖啡廳,泛著70年代美式搖滾的氛圍,她身穿淡藍長裙,靠著牆邊坐著。


「活在過去,不輕易改變」是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本該高三的年紀,卻在升上高三不久後便選擇休學,提起這個決定,阿實臉上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笑容。


一隻自由翱翔於天際的鳥兒是無法適應牢籠的。她曾經待在一個體制外的小學,沒有強制性作業,也不用寫那些成堆的考卷。但是,當她升上國中後,彷彿自烏托邦踏入現實,對體制的恐慌與無所適從、繁重的課業、父母的期待如巨浪般將她吞噬,放眼望去,只剩一片黑暗。

我們和阿實的合照

我們和阿實的合照



與現實的對峙


選擇一條與主流大眾不同的路,總是相當困難,同理在夢想的道路上,僅有33%的人願意實際地付諸執行自己的夢想。而許多人都認為,夢想更像是一種方向,是一份成長時的藍圖;而現實層面的理想,卻是一種高機率能夠實現的未來。這兩種看待未來的方式相差甚遠,除了會使自己內心增加恐懼、擔心以外,也會為自己帶來不同的同儕眼光。


踏上這條成長的不歸路,阿實說:「其實也有想過,長期待在太低壓的環境中,還是會擔心對未來造成影響。」不過,如此的生活,也讓她習慣了活在別人的眼光中,為了成為旁人眼中最好的樣子。


現今的校園中,為了學校成績、課外表現,一週五天的補習早已成為常態,來自家長的壓力、與同學的比較,對於一個學生來講,也已是見怪不怪,在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未來的方向早等候多時,不容許質疑、不接受斡旋,整日應付著課業,每個夢想,從來就無容身之處。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實的心理狀態漸漸陷入低谷,但這段時期,她的成績表現反而十分亮眼,或許,要獲得一份優良的成績單,並不需要健全的心靈、健康的身體,甚至,這些只是眾多犧牲品中的一小部分。


為了成就在課業上的成功,孩子們勢必會面對許多壓力,不只自己的心理無法負荷,許多家長也對於這個現象有所意識,透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有幾乎半數的家長認為現代社會對於孩子的期望和壓力過高,已經超出良性壓力的量值;另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家長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孩子所承受的壓力過高,而有時,壓力是處在正常範圍內;最終,有五分之一的家長認為孩子受到的期望和壓力是合理或必要的。


就上述的結果,可以發現每位家長對於合理期望和壓力的容許範圍不盡相同,但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不合理的期望及壓力,是確實存在的現象。


按下暫停的勇氣


「不然,試試看休學吧」在輔導老師提出這樣的建議時,阿實猶豫了,對她來說,念完高中三年是件容易的事,但身心的狀態,卻使她不得不考慮暫時離開。這是她第一次去想:脫離了校園,下一步該去哪?


她先是放慢了生活步調,感受生活中的每個片刻;閱讀書上詩句、在城市中漫步,探尋攝影中的美等等。她說到:「我曾認為婚禮攝影是自己相當感興趣的工作,而經歷那段時間的實習後,我發現了自己真正愛的是攝影中的美。」在休學期間,阿實一步步探索,朝著更好的自我奔去。


她也分享,雖然在休學的期間,自己曾經迷茫,卻未曾後悔這個決定,「休學是給自己暫停的勇氣,找到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她的眼神堅定,為自己的勇敢感到驕傲。


然而在家庭中,無可避免的大都是親人對自己的批判,阿實也不例外。在休學初期,他的父母並不贊成女兒的決定,除了排斥,更多的是不解。最初的她仍會因此感到失落與無助,但在經過自我調適以及與親人溝通後,父母已經趨向了解及尊重,並適時地給予支持。


而最後,有關復學後的生活,卻令阿實難以掌握、十分擔心。「新的環境、新人事物,肯定會帶來新的不適應」阿實說到,而除了他臉上的擔憂之外,更多的,則是她那逐漸被認識的自我,即將迎接嶄新的生活。


翻過的那道牆


相較於阿實從教育體制的離開以及休學的選擇,杜政廷的求學生涯顯得「順遂」許多,他國中成績不算非常優異,卻無奈於體制的束縛,靠著無數個深夜,還亮著的那盞檯燈,終是進入新竹高中;即使高中時期曠課超過五十節,時常翻過圍牆,只為吃到一份熱騰騰的午餐,投入許多心力在熱音社,但仍在指考時取得好成績,錄取台灣大學。不論是在課業與社團之間平衡、類組科系的選擇,都沒有受到強大外力的左右,對於追逐夢想,他有著不同的經驗及看法。

我們和杜政廷的合照

我們和杜政廷的合照

杜政廷的家人對於​他的人生規劃並沒有過多的意見與干涉,這讓他有了更多的空間與時間可以培養興趣。自國小便開始學習烏克麗麗,升上國中後開始加入熱音社,高中時更因為社團,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從此認定了吉他手這條路,開啟了他的逐夢之旅。


外界的壓力及不平衡的生活


雖然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自由,有權利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現實總是不及理想,能像杜政廷一樣同時兼顧理想與麵包的人少之又少。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為了生活只能將曾經的夢想鎖進心底,只在某些時候悄悄冒出嫩綠的枝芽,轉眼間又被名為現實的風暴摧殘殆盡。


而在這場風暴中,如果家長能支持,便能避免許多紛爭;但如果家長持反對意見,便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根據我們對於國中至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約有78%的學生會在受家長不支持的立場之後,放棄或懷疑自己。一部分人或許會逆流而上,努力達成心中的目標;然而有些人會難以承受外界的壓力,而順流而去,被父母一點一點,默默地塑型成他們心目中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更有甚者因為不想被決定未來,卻也無法改變現實而採取激烈手段,令人不勝唏噓。


現實、夢想、理想的糾纏,造就了人生中許多的紊亂以及機遇,而如何在這一切之中,找到令自我舒暢的平衡點,便是學問所在。


平衡點的建立與探索


現值大四的杜政廷,回首過去的大學時光,才發現自己太過貪心,想兼顧課業以及音樂,卻發現現實並無法支持這樣高壓、不符現實的想法。因此他下定決心,投入樂團、音樂;表演了一場又一場的表演,發布了一首又一首的全新歌曲。


談到這裡,杜政廷總是笑笑地回應,這便使我們好奇,是怎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這樣開放而全力追求夢想的他呢?


就我們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85人中,有超過60%的青少年都願意追逐夢想,並相信它可以與職業結合。然而,卻有一半的家長認為應以事業為重,追尋夢想的比重應該被降低,進而導致小孩開始懷疑擁有夢想的「正確性」。使得最終,僅有20%的孩子在衝突下,仍會堅持自己夢想。

有66%的孩子在接受調查時,表示自己會想在未來追逐自己的夢想,但當他們開始遇到困難、挫折,或是遭遇旁人的指指點點,最終只剩20%的孩子願意繼續堅持夢想。

有66%的孩子在接受調查時,表示自己會想在未來追逐自己的夢想,但當他們開始遇到困難、挫折,或是遭遇旁人的指指點點,最終只剩20%的孩子願意繼續堅持夢想。

raw-image

而杜政廷所生長的環境,是放任他去自主追尋自己喜愛的一切的家庭;在面臨各式追夢途中的困境、衝突時,他的父母卻未嚴厲地反對他,而是任他自我探索。作為上述資料中,最為自由的那群孩子,他也最終把握住了機會,追尋、並在達成夢想的路上,愈發接近。


家庭的各種情形及影響


由此可見家庭在每個人逐夢的路上,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人因為家人的鼓勵與支持,盡全力奔往自己的夢想;也有人因為家庭的不看好或反對,選擇歸於平凡,過上平淡但無虞的生活,而不管是哪種選擇,都有著背後的利處與弊端。


「如果有家長鼓勵是最好的,除了能自由追夢,當你想舉起白旗時,還有人在背後支持你,讓你能繼續堅持下去。」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會不會正是因為家長的無條件支持反而造成了陰暗面的忽視?正如每道光的背後都是陰影,我們不能只朝前看,而忽視背後的黑暗,最後因大意被吞沒。同理,如果沒有家長提醒現實跟理想的差距,或許就會讓人把追夢看得太理想化,最後落得兩頭空。


而介於支持與反對的中間就是放任,放任或許對多數人來說是最好的狀況,追夢不需要束手束腳,也不會有太多的干擾,但相反的也就會少了許多意見,導致比一般人走了更多的冤枉路。


還有一種狀況是家長持反對意見。追夢固然重要,但生活依然要過,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不可或缺,因此家長會反對也不無道理,畢竟或多或少還是會怕孩子光靠興趣無法養活自己,以至於紛爭就此發生。與父母抗爭到底會兩敗俱傷,但人生是自己的,又不該是為了父母而活,矛盾之下常使家庭之間出現無法彌補的裂縫。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家庭型態的人,往往所經歷的困境也截然不同;然而有一點是共通的,那便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因此,學會不辜負這份愛,並且造就自己夢想,便是許多人的目標。而因應迥異的家庭型態,也需要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針對家庭的困境,找出根源,逐步擊破,會是理想的方式:



一、找到根源


與家人談話,敞開胸懷,溫馨而理性地,探討目前自我、家庭共同遇到的困境。在這一環節中,深入而有效的對話顯得尤其重要,如何放下心中的芥蒂,與至親之人談心,以及過度包裝的自尊,是一大難題。

 

而談話的內容可以由日常切入,聊聊生活以及被彼此忽視的那些小細節。再引導至現實與夢想交疊所造成的問題,諸如金錢、生活品質等等。最後,再由雙方一起討論、並設計出適宜的計畫以及解決方案。


二、實現計劃


在制定好一切的計畫之後,便是要實際而切實地去執行這一切。在這一行動中,將十分需要自律的能力——追夢的人們,總需要一心多用地瞻前顧後,而自律的生活便可以提供逐夢者這一能力。


而如何自律?中心思想便是要營造適當環境、並且引入自我檢視以及管理機制。而在這一狀態之下,再持之以恆,便可以達成自律地執行計畫。


三、自我檢視


制度總有其偏差的地方,因此在執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因地制宜、因應時機微調,才能一直保持自己維持正軌,朝著目標前進。


然而許多人或許會在這一關鍵的自我檢視中,陷入「假性自律」的困境,也就是在遇到困難時,自降目標,使計畫變的簡單而易執行。雖說這樣的調適方法並非完全的不可取,卻容易使自己過度安逸,進而在應激進向前時,卻退縮在後。


四、困境中的我們——自我調適



雖說上述的一切皆是如此美好而和諧,卻無可避免地總會有許多人而有的人不適合與家長如此開放而「叛逆地」討論這一「夢想/現實」問題,因此在此時,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自己與自己討論夢想與現實,在自己人生中的佔比;並且如同一名精算師一般地,計算生活所需的金錢,以及精神世界需要的夢想養分。自我調適、自我實現、自我行動會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綜上所述,追夢路上的我們,可以多與信任的人們聊聊,再自律性地執行計畫,並與此同時自我修正,最後與自我對話,隨時自我覺察。


五、再好的夢想,不付諸行動終究是夢


制定計畫,是完成一件目標不可或缺的環節,但是在確定內心想法、理解家人的擔心與反對和獲得支持之後,現實生活中,你卻什麼事情也沒完成,即使清楚自己的未來要去哪、設計好了計畫,沒有邁開腳步,也只是徒勞。談兵,不能只在紙上,只有經過實戰的將軍,才有可能在最後,打出最完美的勝仗。


再好的夢想,不付諸行動終究是夢。


結語


眼下是理想氾濫的時代,夢想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格調與態度。有人背著沉重的行囊匍匐前行,儘管一路不被看好,仍舊到達了理想彼岸;也有人披荊斬棘,被綠刺劃下了一道道傷疤,最終選擇那條平坦宜人的道路。


我們的飛行終會赴往不盡相同的遠方,不管是山、是海,還是某條街道的十字路口,每段旅途都擁有獨特的美景與意義,而羽翼的構成,需要的從來不只是勇氣。


所以,就讓我們再更叛逆些吧!或許平凡的、耀眼的、不甘的,都曾出現在人生的選項中,但「後悔」,從未成為任何一道選擇題。

raw-image

【高一亮孩記者: 許馨方、廖昱恩、鄭家和、莊雨涵 研究報導】




avatar-img
6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亮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引文 在台灣,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是長期受到忽視的議題。兒福聯盟2023年臺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共12.2%(嚴重:7.7%、極為嚴重:4.5%),高中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16.0%)更是將近國中生(8.2%)的兩倍。而在兒盟的調查中,有64.7%的國高中生表示他
你心中的濃霧被陽光穿透了嗎? 「你未來想讀什麼科系?」,看著一張張接到手中的傳單,標題的粗體字清晰地影印在紙上,每一個字都是如此明瞭,湊在一起卻讓人迷惘,答案彷彿被朦朧的隱藏在霧裡......
到底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到最終,即使學校已經試著用那煩悶無效的問卷解決這個問題,反霸凌的關鍵其實藏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
台灣學生認為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是件正常的事情,觀念正確,但真正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引文 在台灣,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是長期受到忽視的議題。兒福聯盟2023年臺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共12.2%(嚴重:7.7%、極為嚴重:4.5%),高中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16.0%)更是將近國中生(8.2%)的兩倍。而在兒盟的調查中,有64.7%的國高中生表示他
你心中的濃霧被陽光穿透了嗎? 「你未來想讀什麼科系?」,看著一張張接到手中的傳單,標題的粗體字清晰地影印在紙上,每一個字都是如此明瞭,湊在一起卻讓人迷惘,答案彷彿被朦朧的隱藏在霧裡......
到底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到最終,即使學校已經試著用那煩悶無效的問卷解決這個問題,反霸凌的關鍵其實藏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
台灣學生認為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是件正常的事情,觀念正確,但真正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人生在世,總會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時候。在工作中的壓力和迷茫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向。通過反思和學習,我試圖找到自己想要實現的事情,並面向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想法生出新想法,越來越離題,卻也為別的題目找到答案。
Thumbnail
#前言: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還有夢想嗎? 我想多數人多少都有一些夢想, 只是隨著時間與現實生活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初衷, 有些人非常堅持、努力與辛苦地成功開創出自己的夢想, 有些人則是已忘記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以致於感到一片迷惘……. 有些人也還在努力地尋找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無論你
Thumbnail
生命若還有夢 那就不該愁愴 圓一場夢在 人生畫一幅圓滿 生命應當還有所堅持 堅持一場夢 只要你還懂得執著 就算從夢中醒來 回想起來 也會 不自覺地微笑 學庸85.08.17/00:56
Thumbnail
假想題 總想明天、後天、未來還沒到的恐慌, 這個問題應該是生活大眾都有的存在。 只是有人選擇一天過一天! 有人選擇面對並去深入探討! 看的見的,永遠可解~ 看不見的是焦慮不安! 因為像無底深淵般的黑洞⋯⋯ 是自我想像的世界, 一直想一直想! 後來最終原來黑洞是我們的投影,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我也曾經 對生活中滿熱情 曾經 有著滿腔的迫不及待 因為有著夢想 而每天早晨睜開雙眼 都有著對未來的期盼 然後 年復一年的 被生活的現實面 一一消耗 從一開始逼著自己堆上的笑臉 到後來如呼吸一般能夠直接服務業上線的第二人格 一杯咖啡 從三塊美金 到現在 七八塊的都有 從覺得 努力就會有
Thumbnail
夢想 整理家中一個個舊紙箱 打開是一個個舊時光 裡頭紀錄著我們的輕狂 上面記載著我們的夢想 約定畢業後去創人生新的篇章 一起有歌去唱 有夢去闖 這是我們當初的豪情志壯 如今卻早已遺忘 每天都拖著疲憊的皮囊 只為了把生活一肩扛 搞得每天碌碌忙忙 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種情況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人生在世,總會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時候。在工作中的壓力和迷茫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向。通過反思和學習,我試圖找到自己想要實現的事情,並面向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想法生出新想法,越來越離題,卻也為別的題目找到答案。
Thumbnail
#前言: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還有夢想嗎? 我想多數人多少都有一些夢想, 只是隨著時間與現實生活漸漸地遺忘自己原本的初衷, 有些人非常堅持、努力與辛苦地成功開創出自己的夢想, 有些人則是已忘記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以致於感到一片迷惘……. 有些人也還在努力地尋找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無論你
Thumbnail
生命若還有夢 那就不該愁愴 圓一場夢在 人生畫一幅圓滿 生命應當還有所堅持 堅持一場夢 只要你還懂得執著 就算從夢中醒來 回想起來 也會 不自覺地微笑 學庸85.08.17/00:56
Thumbnail
假想題 總想明天、後天、未來還沒到的恐慌, 這個問題應該是生活大眾都有的存在。 只是有人選擇一天過一天! 有人選擇面對並去深入探討! 看的見的,永遠可解~ 看不見的是焦慮不安! 因為像無底深淵般的黑洞⋯⋯ 是自我想像的世界, 一直想一直想! 後來最終原來黑洞是我們的投影,
Thumbnail
再大的挫折,也要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我也曾經 對生活中滿熱情 曾經 有著滿腔的迫不及待 因為有著夢想 而每天早晨睜開雙眼 都有著對未來的期盼 然後 年復一年的 被生活的現實面 一一消耗 從一開始逼著自己堆上的笑臉 到後來如呼吸一般能夠直接服務業上線的第二人格 一杯咖啡 從三塊美金 到現在 七八塊的都有 從覺得 努力就會有
Thumbnail
夢想 整理家中一個個舊紙箱 打開是一個個舊時光 裡頭紀錄著我們的輕狂 上面記載著我們的夢想 約定畢業後去創人生新的篇章 一起有歌去唱 有夢去闖 這是我們當初的豪情志壯 如今卻早已遺忘 每天都拖著疲憊的皮囊 只為了把生活一肩扛 搞得每天碌碌忙忙 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