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規劃行程是旅行中極具樂趣的一環,也是確保旅途順暢的關鍵。我習慣將想去的景點分為三種類型:
- 出發的理由
在決定住宿前就優先安排,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去的景點,建議 5 天的旅程不超過兩個,7 天不超過三個。先確定一定要去的景點,再安排住宿。 - 順遊的景點
決定住宿後,尋找周邊能一日遊 / 移動過程中抵達,且能吸引你興趣的景點。可用地名為中心搜尋關鍵字,或尋找 Youtube 影片 / 部落格等決定。扣掉 1. 中所需天數後,以一天一個為基準。 - 備案
在 1、2 景點附近,若行程有變化可造訪的其他景點,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這次 8 天 7 夜北海道獨旅為例,我安排的景點如下:
出發的理由:
- 函館櫻花、夜景
- 北海道日本火腿棒球賽 (札幌)
順遊的景點:
- 大沼公園 (函館行程的延伸,自然景觀)
- 登別地獄谷 (函館與札幌之間的移動日)
- 小樽 (札幌行程的延伸)
- 白老 Upopoy 園區 (因 5/10 住宿白老)
- 苫小牧自行車觀光 (安排於離開日,由白老前往機場路上)
備案:
- 湯之川溫泉 (函館市內,若有時間可安排的溫泉體驗)
- 森町 (函館周邊,櫻花景點備案)
- 洞爺湖 (函館與札幌之間,若時間充裕可考慮的中途點)
- 余市 (小樽行程的延伸備案)
- 札幌啤酒博物館 (札幌市內,棒球賽以外的市區景點備案)
- 大通公園 (札幌市內,棒球賽以外的市區景點備案)
- Utonai 湖自然觀察 (苫小牧周邊,近機場的自然景點備案)
- 新千歲機場 (機場本身及其周邊設施,作為彈性時間的安排)
這樣安排的原因,在於平衡想去的景點與交通的便利,不至於變成花費大量時間在交通上,也不會因為過度在乎交通便利性,導致失去了旅行最大的樂趣。透過將順遊景點和備案與「出發的理由」在地理上或行程階段上做出連結,能更有效率地規劃整體路線。
希望這個規劃方法能給你一些啟發!後續我也會分享這次北海道各天的實際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