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理一個空間,讓好玩的事情發生―北埔青空間裡一個人的書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新竹北埔老街近年每到假日總是人潮擁擠,誠如青空間的主人林永祥老師說的:「山城北埔擁有時間積累而成的豐厚底蘊,美食之外,特有的古蹟群,客家聚落及自然風光,北埔的深邃,需停留以開掘,北埔的靜好,需時間以靜賞。」

因此,原來在嘉義的高中擔任國文老師的林永祥退休後,移居北埔,經營一個多元空間,一樓為開放的公共書房,二樓木地板空間作為活動辦理的場域,他營造這樣一個共享的美好空間,試圖成為一個旅人停歇之處,讓好玩的事情得以發生。

去年底,他得知我正在進行藏書斷捨離的鉅大工程,就邀請我到此舉辦「一個人的書展」,將我自己整理準備送出的書在此展覽,就在這個周日(5月18日)下午,將在此與有緣在此空間相遇的朋友聊聊書,這些書喜歡的就可以免費帶走(若現場沒帶走的書,將會由青空間整理擺放在騎樓,供愛書人自由帶走)。

這個活動全部是免費的,不必消費,不必購買,就是從四面八方遊逛到北埔的朋友們,在此相聚彼此對話,讓書為彼此生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後面附上報名連結,周日下午大伙北埔見

緣起

青空間一樓空間作為共享書房,提供免費閱讀。

書房成立的最初想法,是想作為北埔的晚餐書房,晚餐自己吃,書房歡迎來,讓青空間成為一日忙碌之餘,用以閱讀,休憩心靈的所在。

書房啟動之後,陸續有讀者詢問青空間接受捐書嗎?青空間主人心裏讚嘆:樂意分享的人無處不在啊!直想點頭答應,可惜青空間實在狹小,裝盛不盡紛至沓來的好意與書籍;也期待書房內的書籍能夠流動更替,於是只能感謝加上歉意,也尋思將捐書的事擴大,讓交流更為熱絡,也更符合青空間共享的概念,而且,更好玩有趣。

活動概述

  「一個人的書展」本質上是一個以捐書、分享書籍為核心,但更強調互動與交流的特別活動。不同於傳統的書籍捐贈方式,本活動希望透過「展書」、「說書」與「分享書」的三部曲,促進書籍流動,讓好書找到欣賞它的下一個讀者;透過書籍主人的分享,讓書本不只是物品,更是一種經驗與故事的傳遞;也打造閱讀交流的平台,讓不同背景的人因書結緣,拓展視野與思維;甚至,透過書籍的文化氛圍與社群互動,讓書籍得到更廣泛的關注,也讓更多人對購書產生興趣,進而形成一種可持續的書籍流通與文化生態。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6
前些年全家人到越南旅行了半個月,因為所有住宿與行程安排全都由女兒包辦,而且出發前因為事情很多,也沒時間看資料,結果一路上所見所聞令人驚嘆連連,顛覆過往既定印象。     越南是鄰居也是與台灣往來密切的國家,嫁到台灣的越南女孩加上在台工作的或讀書的越南人就有二十五萬人,擁有越南血統的中小學生,也解釋
Thumbnail
2025/05/16
前些年全家人到越南旅行了半個月,因為所有住宿與行程安排全都由女兒包辦,而且出發前因為事情很多,也沒時間看資料,結果一路上所見所聞令人驚嘆連連,顛覆過往既定印象。     越南是鄰居也是與台灣往來密切的國家,嫁到台灣的越南女孩加上在台工作的或讀書的越南人就有二十五萬人,擁有越南血統的中小學生,也解釋
Thumbnail
2025/05/15
你相信有鬼嗎?     聽到這個問句,我相信大部分讀過書學過科學,或者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會沉吟一下,揣摩對方問話的動機,再看看該怎麼回答。     有句成語,鬼話連篇,至少談到鬼,驅邪通靈……這些事,在社會新聞中我們已看到有太多江湖術士、神棍在招搖撞騙,騙財騙色,所以這些號稱會通靈的人,那些乩童
Thumbnail
2025/05/15
你相信有鬼嗎?     聽到這個問句,我相信大部分讀過書學過科學,或者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會沉吟一下,揣摩對方問話的動機,再看看該怎麼回答。     有句成語,鬼話連篇,至少談到鬼,驅邪通靈……這些事,在社會新聞中我們已看到有太多江湖術士、神棍在招搖撞騙,騙財騙色,所以這些號稱會通靈的人,那些乩童
Thumbnail
2025/05/13
搬到山上後,每天早上起床泡杯熱茶,坐在陽台上看著整個台北盆地。若是天氣晴朗,喝完茶,就會沿著山路隨意走走。不趕行程沒有邀約時,還會沿著油桐花步道到蘭溪去聽聽溪流聲,同時也會想起印地安納瓦霍族的祈禱詞: 前有美景,容我行去。 後有美景,容我行去。 上有美景,容我行去。 下有美景,容我行去。
Thumbnail
2025/05/13
搬到山上後,每天早上起床泡杯熱茶,坐在陽台上看著整個台北盆地。若是天氣晴朗,喝完茶,就會沿著山路隨意走走。不趕行程沒有邀約時,還會沿著油桐花步道到蘭溪去聽聽溪流聲,同時也會想起印地安納瓦霍族的祈禱詞: 前有美景,容我行去。 後有美景,容我行去。 上有美景,容我行去。 下有美景,容我行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北埔老街走訪行程一路上經過了: 金廣福公館(未開放) - 姜阿新洋樓(未預約) - 慈天宮 - 忠恕堂(已變成喝茶店家) -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Thumbnail
北埔老街走訪行程一路上經過了: 金廣福公館(未開放) - 姜阿新洋樓(未預約) - 慈天宮 - 忠恕堂(已變成喝茶店家) -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新竹舊城區充滿懷舊氛圍,既有傳統美食,也有特色風景。走在新竹舊城區,有一種輕鬆的生活感,比起台北街道,這裡多了幾分寧靜,卻又不失便利性。我和莉莉安偶爾會來這裡走走,尋找沒吃過的美食、尚未看過的風景,也順道去新竹城隍廟參拜,感謝城隍爺平日的庇佑。
Thumbnail
新竹舊城區充滿懷舊氛圍,既有傳統美食,也有特色風景。走在新竹舊城區,有一種輕鬆的生活感,比起台北街道,這裡多了幾分寧靜,卻又不失便利性。我和莉莉安偶爾會來這裡走走,尋找沒吃過的美食、尚未看過的風景,也順道去新竹城隍廟參拜,感謝城隍爺平日的庇佑。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新竹縣「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裡的主建築為兩座圓樓和兩幢拱形紅磚街屋,裡頭有著許多客家文化的佈置。園區裡不定期的舉辦市集活動,提供街頭藝人與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的空間與舞台。戶外廣場擺設各式各樣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時踏水車、手壓式汲水泵浦等設備能讓親子共同體驗。
Thumbnail
新竹縣「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裡的主建築為兩座圓樓和兩幢拱形紅磚街屋,裡頭有著許多客家文化的佈置。園區裡不定期的舉辦市集活動,提供街頭藝人與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的空間與舞台。戶外廣場擺設各式各樣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時踏水車、手壓式汲水泵浦等設備能讓親子共同體驗。
Thumbnail
鄉下人進城都需要有正當理由,不然來回一趟車程花費的時間,倒不如用來閱讀和寫文章。若是朋友招喚自然欣然赴約,這趟聚會處正好在台北同安街尾端,趁此機會我能再度重遊這條富有人文風味、歷史典故的城南舊街。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民國迄今變化不大的街景風貌,由頭走到尾,彷彿感受一條歲月長河悠悠靜謐的時光之旅。
Thumbnail
鄉下人進城都需要有正當理由,不然來回一趟車程花費的時間,倒不如用來閱讀和寫文章。若是朋友招喚自然欣然赴約,這趟聚會處正好在台北同安街尾端,趁此機會我能再度重遊這條富有人文風味、歷史典故的城南舊街。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民國迄今變化不大的街景風貌,由頭走到尾,彷彿感受一條歲月長河悠悠靜謐的時光之旅。
Thumbnail
描述二戰前後,林獻堂在淺草的旅遊足跡、文化娛樂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描述二戰前後,林獻堂在淺草的旅遊足跡、文化娛樂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初二,到雲林隨意走走。 先來到北港武德宮,幾年前有一陣子曾經來這吃過幾次早午餐,很棒的一個空間。 結果一到滿滿的人。 門口有一棵大金樹,金光閃閃挺好看的金,不會感覺俗氣的設計。 排隊領錢母的隊伍長長,沒有打算排隊先入內參觀。
Thumbnail
初二,到雲林隨意走走。 先來到北港武德宮,幾年前有一陣子曾經來這吃過幾次早午餐,很棒的一個空間。 結果一到滿滿的人。 門口有一棵大金樹,金光閃閃挺好看的金,不會感覺俗氣的設計。 排隊領錢母的隊伍長長,沒有打算排隊先入內參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