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山上後,每天早上起床泡杯熱茶,坐在陽台上看著整個台北盆地。若是天氣晴朗,喝完茶,就會沿著山路隨意走走。不趕行程沒有邀約時,還會沿著油桐花步道到蘭溪去聽聽溪流聲,同時也會想起印地安納瓦霍族的祈禱詞:
前有美景,容我行去。
後有美景,容我行去。上有美景,容我行去。
下有美景,容我行去。
置身美景懷抱,容我漫步於優美的小徑。
生氣蓬勃,我且行去。
寫出「美麗新世界」預言小說的赫胥黎認為,到山間散步就是相當於上教堂。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曾說:「每一個人需要美不亞於麵包,需要有地方遊憩與祈禱,讓大自然平復他的創傷,喚起他的歡樂,給予他的肉體與靈魂力量。」
因此他推動成立了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認為這些特意保留下來的森林與河流,除了是生命的泉源之外,也是成千上萬疲乏的,心神不安的,過於文弱的人,一個可以回歸與重獲力量的家。
相對於約翰繆爾身處的一百多年前,現今的自然世界在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下,已消失大半,除了因為當年的遠見而保留下來的國家公園與保護區之外,我們已經找不到大範圍未經人為破壞與干擾的區域,換句話說,大自然已遠離我們日常生活。
再加上這些年數位科技的進步,迷人的虛擬世界已佔據了我們所有的注意力與時間,在眼花瞭亂的聲光效果之下,我們已經失去了與真實世界接觸的機會與心情。
真實的世界已逐漸地逝去了!
人們不再耐煩看長篇大論的公共議題討論,那裡有八卦,那裡有色煽腥,那裡有衝突與暴力,才可能吸引我們目光短暫地停駐。於是,人們只有不停探尋卻不再仔細觀察與思考,畫面來回跳動,無法安頓,對於知識只取浮光掠影,文化與思想被分割成一片一片地碎屑,世界只是點狀虛線的構成,人們手指不斷滑動,無數訊息瞬眼即逝,愈是渴望瞭解這個世界,結果離真實世界愈遠。
無線通訊發達,行動電話不離身,似乎與世界隨時保持聯繫,卻離真實世界愈遠。你隨時可以被人聯絡到,結果卻是沒辦法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時刻裡。我們把電話號碼給了許多人,擔心我們不被尋找與需要,可是在不斷地鈴聲與問候中,心底的失落與寂寞卻是更加地強烈。
真實地世界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
當人們在國地理頻道與動物星球頻道中接觸自然,當我們在電腦上交朋友,當我們關在暗無天日的KTV包廂中休閒,當我們已不再與自然世界對話時,真實世界也將離我們愈來愈遠。
或許該找個時間重新回到大自然,重新回歸內在的自我,靜下心來問自己;「什麼能鼓舞我生命的熱情?什麼是我真正看重的事物?」這或許是重新找回存在意義的方法。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終無法靜下心來,那麼回到大自然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