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就是快樂|反向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提到收藏,教人聯想到古玩文物郵票石頭瓷器線裝書,甚至藏書票。不管是收藏家或是素人,一大早起床,整裝待發,腦部立馬分泌期待分子多巴胺,一旦收到珍品相或絕版書,立馬分泌腦內啡,久而久之也就成癮了。

認識一位藏家,每天背著書包逛書店,恍恍惚惚,暈頭轉向,樂此不疲。其領域包含中醫哲學馬克思主義古典文學書法物理化學,無所不包。每當在書店巧遇這位仁兄,總會想到每一本書都是活生生的蝴蝶,可是一回到家卻化成標本。理由何在?因為他只看目錄,很少閱讀書中內容。雖然不斷洗腦自己,相信未來可以當個學者。可是一到不惑之年,依然沒有出過一本書。

一些朋友都會調侃他,但他的口頭禪「擁有就是快樂」。聽了之後,你只能啼笑皆非。

有一位大姐,口袋很深,平時雅好收藏文物古董。當然她也頗有商才,喜歡閱讀,時時能夠出脫這些藏品。有時候開店,但不到一年就關店。開店關店是家常便飯。有一次我還調侃,說到妳往生之前至少也會開上十家店。其實這些奇妙事樂聞,將來如果好好寫出一本回憶錄一定可以嘉惠國人。她聽了之後,為之動容,笑嘻嘻說:「將來一定不負眾望。」

收藏可以讓人萌生存在感,甚至消除焦慮不安。19世紀末期維也納誕生一位猶太醫生,名叫佛洛伊德。身處基督教國度,猶太人向來是邊緣人,時時遭到排除,以及異類眼光。如此疏離的世界,收藏古董文物,乃成為心理的慰藉。納粹佔領奧地利之後,佛洛伊德舉家逃往倫敦,甚至帶著一批批收藏品。後來倫敦佛洛伊德文物館,也對外開放民眾參觀。

另類旁觀者如是說

各位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不喜歡寫作,身邊收藏一牛車一牛車的書籍,到最後除了影響生活空間,心理焦慮,最後也只好斷捨離。有一位詩人也算是收藏家,天天買書,數量大概一天可以高達十幾本。有時候中午在書店碰到他,晚上又碰到,子夜更在誠品不期而遇,真是無巧不成書。他自嘲是書屁股。

他當然喜歡閱讀,可是一直沒有寫書,因為他號稱自己是城市漫遊者。既然到處遊蕩閑逛,大概沒有時間提筆寫作,人類的大腦總是充滿了幻想,常常誤以為永遠擁有書就是看完書。其實這是兩碼子事。

擁有太多書籍,可是又用不到,難免心煩意亂,最後就一批批書籍,送給大學圖書館充當愛心人士,鼓勵後進,從而製造老年人的娛樂。

想到古董文物,記得我阿公生前也收藏不少古董字畫。當時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後來經過長期思考,原來他就是要找到存在感。想當年他擁有一大筆土地,後來三七五減租,土地流失不少,讓他心情大為低落,只好在古董堆裡尋找存在感。他往生之後,我後來也住在台北老家,老家經常沒有人看管。

有一天遭到小偷請來光顧,結果空空如也。有趣的是,當時我也有意要當個藏家,做點文物買賣的生意,面對如此遭遇,只好作罷。也許我應該感謝那位小偷,讓我死了這條心。坦白說我祖父是個文盲,缺乏古董知識,相信自己頗有鑒賞力,其實那些藏品大多是假貨膺品。

其實,要讓自己的藏品活靈活現,務必要寫成書,紀錄跟文物互動的點滴。比如說收藏之神董橋就寫了好幾本書,詳細論述其中的細節以及妙事。也許有人會羨慕董橋的紀述交往人士大多是名流上流,往來無白丁。

人生的際遇往往是偶然加上意外,我們未必有那些運氣,畢竟幸運之神的眷顧總是隨機異變。但我們還是可以經由閱讀,化被動為主動,像閱讀傳記。各位讀者,當你閱讀一百多本傳記,你就認識古往今來的那些名人大咖,比如說蘇格拉底、拿破崙、富蘭克林、狄更斯、莎士比亞、富蘭克林、尼采、班雅明、巴塔耶等人的傳記。

但切記一些要事。要是你收藏上萬本書,最好往生之前,趕快一一送給親朋好友。畢竟時候那些書,要是厄運當頭,比如說你後代子孫,讓某位收書禿鷹來處理,你可能死不瞑目。曾經認識一位外交官,他父親是跟隨國民黨來台的一位作家,生前長不少絕版書,往生之後交給某書商來處理,半生收藏,付之東流,竟然對方只丟給他$1000了事。這實在是讓人覺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無語問蒼天。

註:圖片取自三民書店網站,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懶人國
10會員
174內容數
懶人國的其他內容
2025/05/18
電子商務盛行的時代,既方便又省力,只要一鍵按下去,隔天即可收到貨品。即使是海外網站。不到一個禮拜也能收到包裹,讓人亢奮異常。當宗教的勢力逐漸衰退,消費殿堂百貨公司變成為大家膜拜的場域。你根本不用東跑西跑,只要進到一家大型購物中心,便可以把所有的東西買下來。何況週年慶一到,又是折扣又是來店禮,讓人
2025/05/18
電子商務盛行的時代,既方便又省力,只要一鍵按下去,隔天即可收到貨品。即使是海外網站。不到一個禮拜也能收到包裹,讓人亢奮異常。當宗教的勢力逐漸衰退,消費殿堂百貨公司變成為大家膜拜的場域。你根本不用東跑西跑,只要進到一家大型購物中心,便可以把所有的東西買下來。何況週年慶一到,又是折扣又是來店禮,讓人
2025/05/17
高中同學亨利,白髮蒼蒼,齒牙動搖,走起路來,經常恍恍惚惚。有一天剛好被家中老鼠嚇到不慎跌倒,急救之後,經過醫生診斷嚴重骨折,必須開刀治療。幸好手術成功,住院一個禮拜,便回家休養,醫生囑咐:這五包藥必須按照三餐定時服藥,經過兩個禮拜之後,準備外出旅遊,穿起鞋子來,竟然尺寸不合。原來他腳腫脹的非常厲害,
2025/05/17
高中同學亨利,白髮蒼蒼,齒牙動搖,走起路來,經常恍恍惚惚。有一天剛好被家中老鼠嚇到不慎跌倒,急救之後,經過醫生診斷嚴重骨折,必須開刀治療。幸好手術成功,住院一個禮拜,便回家休養,醫生囑咐:這五包藥必須按照三餐定時服藥,經過兩個禮拜之後,準備外出旅遊,穿起鞋子來,竟然尺寸不合。原來他腳腫脹的非常厲害,
2025/05/17
當你進入不惑之年,也許你會感到讀書人,好像一無是處,原因何在?也許我們從小就被老師把夢想灌輸到我們的身體內部,入腦,入心,入魂。好好念書,才能夠功成名就,過去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大家朗朗上口。如今AI時代的來臨,應該改成書中自有黃仁勳,書中自有石原里美。 有人拿到博士學位,順利進入
2025/05/17
當你進入不惑之年,也許你會感到讀書人,好像一無是處,原因何在?也許我們從小就被老師把夢想灌輸到我們的身體內部,入腦,入心,入魂。好好念書,才能夠功成名就,過去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大家朗朗上口。如今AI時代的來臨,應該改成書中自有黃仁勳,書中自有石原里美。 有人拿到博士學位,順利進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這段時間就是喜歡帶著書就跑到咖啡廳,喝著咖啡看著書聽著音樂寫寫日記,靜靜的一個人待著,然後把時間也忘卻了。
Thumbnail
這段時間就是喜歡帶著書就跑到咖啡廳,喝著咖啡看著書聽著音樂寫寫日記,靜靜的一個人待著,然後把時間也忘卻了。
Thumbnail
我不喜歡舊物、舊書,而喜歡乾淨整潔的新書,但舊書,尤其是很有歷史的舊書,承載了歷代主人滿滿的回憶,它們的價值難以估計,比新書價錢多出好幾倍、好幾十倍者,所在多有。
Thumbnail
我不喜歡舊物、舊書,而喜歡乾淨整潔的新書,但舊書,尤其是很有歷史的舊書,承載了歷代主人滿滿的回憶,它們的價值難以估計,比新書價錢多出好幾倍、好幾十倍者,所在多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