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進入不惑之年,也許你會感到讀書人,好像一無是處,原因何在?也許我們從小就被老師把夢想灌輸到我們的身體內部,入腦,入心,入魂。好好念書,才能夠功成名就,過去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大家朗朗上口。如今AI時代的來臨,應該改成書中自有黃仁勳,書中自有石原里美。
有人拿到博士學位,順利進入學校任教,最後升任教授,可是整天讀書最後得到五十肩,頸酸痛,甚至膝蓋還要動手術。平時為了趕論文,只好天天服用肌肉鬆弛劑跟止痛藥。無可奈何之際,只好在臉書訴苦祈禱。有人並沒有如願以償,只能掛個博士候選人,即使到死前依然是這個頭銜。當然有些人也不死心,一直到50多歲還是追求夢想。記得新聞報導,某位有心人士一直還在英國努力撰寫博士論文,希望有一天能夠拿到學位。
有位長輩人稱洪老師,是台灣知名的藏書家。他並沒有博士學位,但過去只要當過助教加上書寫論文,便可以找到教職,擔任萬年講師。每天逛書店,手提兩袋書,是日常生活的儀式。多年前我曾勸告他,最好帶著一輛推車載書,以免骨頭出問題。當然好言相勸,他並沒有聽進去,後來進了大醫院動了膝蓋手術。
過去有一本書報導,藏書家的點線面,署名為《逛書架》,他誠心接受採訪,提到早年熱衷於保釣運動,後來轉而研讀馬克思主義。他的藏書至少有100,000冊,只不過一本書也沒有寫出來,實在非常可可惜,最後一批批書,就送到二手書店斷捨離,等待有心人來認買。
人生的目標,有時候虛無縹緲,其高度可以以遠達上天的住所。有位台灣詩人幻想自己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每到十月第二個禮拜,總是我在家裡等待來自瑞典的長途電話,可惜鈴聲一直沒有響。
記得十幾年前,日本暢銷作家村上春樹,一直受到鄉親的鼓舞,每到10月搖旗吶喊,敲鑼打鼓,期待這位馳名世界的相親能夠為大日本爭光。但每年幾乎都落空,最後村上應該死了這一條心,最後就把手稿捐給給母校早稻田大學。從面相來看村上,簡直被瑞典的諾貝爾獎文學委員會凌遲了好幾年,搞得眼皮下垂,氣血兩虛,恐怕也讓很多粉絲為之不捨。
看來三島由紀夫算是比較聰明,因為他早就領悟這個獎不可能落在他身上,因為前幾年他的老師輩川端康成已經得獎。
坦白說,人生很多外在目標是你自己無法掌握的,比如說財富、知名度、外貌、聲譽、人氣。如果能夠想清楚,也許會比較淡定。
想當年英國作家珍奧斯丁,雖然寫了好幾本很精彩的小說,但一直默默無聞,甚至還要跟出版商爭取版稅。想不到死後聲名大噪,到了20世紀甚至一飛沖天了。每年在巴斯都有一堆粉絲扮演小說中的角色如艾瑪、達西、伊莉莎白。也許奧斯丁在天堂會哈哈大笑,原來人生就是這麼樣荒謬。
記得剛剛到一家大學當起兼任教書匠,系主任一直鼓勵我到美國進修,將來拿到博士學位,一定會聘為專任老師。幸好想得很清楚,並沒有入坑。但是多年來。努力寫稿,出了好幾本書。如今這位主任雖然一直擔任教授、學官,也出版了幾本書,可是內容還是圍繞在英文學習法,比如說不定詞後面加原形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要加S。
想到文憑,當然免不了會有一點點遺憾,最後我就敗買了一件T恤,安慰自己,因為上面的圖像是耶魯大學的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