鷇音不循:黃家正《五行》鋼琴獨奏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香港鋼琴家黃家正。

香港鋼琴家黃家正。


工作地點轉了,遷往鬧市去住。我對聲音特別敏感,最不習慣永不休止的喧囂,所以反倒更常躲進郊外的寧定。看海的人恭聽浪潮,露營夥伴共聽薪火,行山客在選聽綠葉的活動或者腳下枯葉之間踽踽擺盪,大家都低估了粉紅噪音給自己的蠱惑。有時鷇音雜陳,我也會聽器樂,特別是拈連自然聲景的樂曲,例如德布西的〈海〉,妄想以葛飾北齋的巨浪沖毀街頭的片言隻語,直至聽不見人煙,感官替肉身離群索居。



我喜歡寫景,哪怕是人海的遠景,近年偏偏寫起音樂會文案來,每筆都特寫人煙,志趣只好自我流放。跟黃家正合作數回,執筆理順過如戲人生,揣摩過與神同樂,印象中他不曾命題呼應自然,直至《五行》問世。過去的「我」顯然存在,即便是跟進念.二十面體數度聯袂,他的鋼琴演奏仍以第一身角度參與其中,默念心經又歎百年孤寂,及至《五行》概念熟成,方始出世無「我」。撥開漩渦與年輪的縫隙,默默窺視宇宙動靜,這道風景很好描寫。


《五行》無我,非謂選曲規避人文指涉,尤其是李斯特與《梁祝》共冶一爐的節目,只是琴者觸技極其冷靜,五個元素剩餘簡潔表達,不帶主客視角的意識,蠢蠢欲動如 B 小調第二敍事曲,琴聲不為那個狀態徒加註腳,冠之以觀察者已經言重,他不過是帶有距離地與之並存。唯一的註腳可能落在坂本龍一的〈水〉,在我看來過於彈性速度的樂句,似乎照見湍流多於細水,雖則這樣使無縫接續的〈水中倒影〉聽來順理成章。



我發現他尤愛循環,莫論人生四季,抑或永續聖頌,他近年交出的音樂會主題皆呈循環狀,曲目調性環環緊扣,啟奏到尾不輟,以為曲終委實又周而復始。我從沒問他原因,只好臆測這是他的藝術偏好,從世界亙古不衰的定理和進程中選取段落,濃縮了起承轉合。我一方面思疑力求循環的匠心上面是否添了完美主義的斧鑿痕跡,另一方面擊節這位合作夥伴育成了嚴謹周密的構思。


惟《五行》始令他更加靈活。生剋雖是定律關係,五行卻是各自存在的狀態而非單一線性進程,容得下割裂與改變,跟過去循環的邏輯不一樣。他說這套曲目可由任何元素啟奏,且在任何元素收結,我甚至認為每個元素均可各自拓展,甚或有不同選曲版本,滿足調性關係之餘途經各元素,在既有框架另覓新猷。曲目與主題既是唇齒相依,實則又可剝離割裂,這一點才是五行命題玩味所寄。


raw-image


巴赫的鍵盤語彙堅固如磬,年輪轉出一齣殉愛化蝶——聯想力和文學性旺盛會換來鷇音不盡的腦子,家正敲定《五行》現狀前,腦際定然閃過樂曲沙數,最終練達清通,很靠他去蕪存菁的火候。猶記得他憶述構思「木」時想過武滿徹和梅湘,但因為效果與心目中的聲景不脗合便乾脆剔除。書信很長,一般都因為沒有時間縮短;他扼要拿捏五行要旨,附以總長一小時的精煉曲目,證明他很了解自己為甚麼而純粹,才可穿過紛紛鷇音尋得自樂。他在元朗劇院深深的舞台躑躅進退,如同在工作室繞琴而旋,且踱步且拋擲遐思、且撿拾曲譜。


特別記得胡恩威主理的一幕影像,直接在赤色帷幕上勾勒琴者的輪廓剪影,帷幕皺摺,線條微扭,疊上火焰影像重影,顏色與形態俐落對應章節主題。音樂會表面上有很多影像和聲音裝置,但如同曲目一樣站得遠遠,沒有點破很多具象事物,輕輕空出思索的餘裕。就似我愛自然聲景,變幻細膩曖昧,或許當我學會撥開乖張錯亂的鷇音,便不會對喧囂敏感。 ◯



(後註:原文記錄香港鋼琴家黃家正 2023 年 8 月 18 日假元朗劇院演藝廳舉行的鋼琴獨奏會《五行》,刊於音樂說故事。圖片由主辦機構進念.二十面體提供。)


五行》曲目


「土」

史卡拉第:B小調奏鳴曲,K 87

史卡拉第:E大調奏鳴曲,K 135

巴赫: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8


「金」

布萊茲:《記譜法十二首》


「水」

坂本龍一:〈水〉

德布西:〈水中倒影〉


「木」

鄧雨賢:〈望春風〉(史蒂芬.賀夫改編)

何占豪、陳鋼:《梁祝》


「火」

史加爾亞賓:〈朝向火燄〉,Op 72

李斯特:B小調第二敍事曲,S 171




這位鋼琴家的錄音作品庫有《人生如戲》(Seasons of Life)、《與神同樂》(God Pray Love)、《全心巴哈,全意莫札特》(Mostly Bach and All Mozart),而文章提及的《五行》亦已有相關錄音計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azama-avatar-img
1 天前
黃家正的音樂人生
瀧澤勳-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剛剛就讀到你寫這部紀錄片~ 我認識這位鋼琴家也是基於這部紀錄片,後來親身認識了他,才看見他沉穩的另一面,片中展露的鋒芒,現在或許只能在他對每場演奏會的藝術追求上尋到蹤跡。說回頭,他昨晚才在香港大會堂跟另外兩位鋼琴家演奏莫札特的鋼協呢✨
avatar-img
瀧澤勳的畫外音
3會員
3內容數
散文隨筆|古典音樂|學習札記 白天在傳譯箱裏工作,下班後在書桌做出版,午夜在飯桌做語言學研究,背景播的通常都是柏林愛樂的錄音。這裏分享我的生活絮思、音樂作品的聽後感,以及語言學研究路上的學習札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曲目:影 (原唱:周深) 獨奏:林坤櫻(空靈鼓常態帶狀課程學員) 編曲/指導:米莉安
Thumbnail
曲目:影 (原唱:周深) 獨奏:林坤櫻(空靈鼓常態帶狀課程學員) 編曲/指導:米莉安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滐兒在漫漶域的體內,道音格式在雙手十三指之間從容瀰漫。奏出的靈幻樂章滲入綺麗的琴色、弦弓的純淨、夜蝕的波動,逐漸包圍了將祂裹在懷裡的漫漶本體。
Thumbnail
滐兒在漫漶域的體內,道音格式在雙手十三指之間從容瀰漫。奏出的靈幻樂章滲入綺麗的琴色、弦弓的純淨、夜蝕的波動,逐漸包圍了將祂裹在懷裡的漫漶本體。
Thumbnail
郭德綱說: 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Thumbnail
郭德綱說: 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