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男生喜歡厭女網紅,雖然是少數,但人數也還是多到引起全世界關注,也才會有《混沌少年時》這部名劇。
這些厭女網紅鼓吹男子氣概、鼓吹貶抑或支配女性,讓一些在學校或社會裡居於相對弱勢的男生,找到宣洩的出口。
典型的厭女思維是:「女生只喜歡花言巧語的高富帥」,這一方面為男生在情感上的受挫找到理由,另一方面合理化把女生視為次等人類的想法。但這些厭女網紅通常也是不乏女伴的高富帥,是這些年輕男生心裡的成功典範,才能吸引他們不斷收看網紅節目。
有些厭女網紅會傳授如何掌握、支配女性伴侶的方法。但如果這些男孩還是找不到對象,就有可能更加厭惡女性。
從各個切面可以看到事情的兩面性:這些相對弱勢的男生,在學校常是被霸凌的對象,也可能因為示愛被拒絕然後一直被嘲笑到畢業。而網路上鼓吹的仇恨言論,又會讓這些男生的極少數人衍生出暴力傾向,無差別地傷害女性。
絕大多數有值得同情與需要協助的一面,但極少數會做出犯罪行為。
在先進國家,女性的教育水準已普遍高於男性,男性傳統角色的失落,加上社群網站的影響力,讓厭女情緒膨脹起來。
經濟不安全感與貧富差距,也是驅使年輕男性投向厭女網紅的原因之一。現代社會中,男性的自我價值還是跟傳統的「結婚成家」連結,以經濟實力來定義成功。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許多年輕男性發現,靠自身努力難以達到上一代的經濟成就,他們的自尊心因此受到打擊。許多年輕男性為尋求替代的價值認同,開始轉向厭女思想。
國外媒體報導,有些青少年堅信「如果你不有錢,女人就不會愛你」。有14歲男孩覺得自己沒錢沒資格得到女性青睞而在同學面前痛苦。厭女網紅一方面強調「女生只愛有錢高富帥」,一方面又說「你要像我這樣才能讓許多女生崇拜」,吸引信徒之餘還可以銷售課程。
而世界越動盪,政治越極端化,更會讓這些年輕男生對未來感到迷茫,對傳統與體制不信任,這時,有些厭女網紅傳播的陰謀論與民粹訴求,就更深深吸引迷茫的年輕人。
有些專家認為:問題在於每個人都需要的「自我價值」與「歸屬感」,在現在的年輕男性,很容易在這方面感到空虛。「只要努力,我可以過得比上一代更好」「只要努力,我可以順利買房結婚生兩個小孩」,這些與「男子氣概」結合的傳統價值觀,現在已經不容易做到。
以上這些,在歐美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台灣,因為校園文化、社會氛圍的差異,似乎沒有那麼嚴重?不過,當西方社會的警報聲不斷傳來時,我們稍稍留意,先做些心裡準備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