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難得和家人去谷關玩,特地帶不少平時少見的東西回來給我嚐嚐。
楊梅,鮮紅色的外表,小小顆粒的外觀,第一顆咬下,酸哪!果肉多汁,但黏附在果核邊上的果肉,不太容易咬下。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再吃第二顆?好吧!難得有這新鮮果實可以吃。幸好,第二顆酸酸甜甜的滋味,讓人意猶未盡想再多吃幾顆呢~
覺得好奇,查了一下《本草綱目》看看李時珍怎麼形容這果子
《本草綱目》《果之二 (山果類三十四種)》提到的楊梅有:
4 時珍曰︰其形如水楊子而味似梅,故名。段氏《北戶錄》名子。揚州人呼白楊梅為聖僧。
6 志曰︰楊梅,生江南、嶺南山谷。樹若荔枝樹,而葉細陰青。子形似水楊子,而生青熟紅,肉在核上,無皮殼。四月、五月採之。南人腌藏為果,寄至北方。
7 時珍曰︰楊梅樹葉如龍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開花結實,形如楮實子,五月熟,有紅、白、紫三種,紅勝於白,紫勝於紅,顆大而核細,鹽藏、蜜漬、糖收皆佳。東方朔《林邑記》云︰邑有楊梅,其大如杯碗,青時極酸,熟則如蜜。用以釀酒,號為梅香酎,甚珍重之。贊寧《物類相感志》云︰桑上接楊梅則不酸。楊梅樹生癩,以甘草釘釘之則無。皆物理之妙也。
文中提到好幾次水楊子,上網查了一下反而沒看到有幫助的介紹,搜尋到的圖片水楊子看起來像橡果,但比對一下實在不覺得相近。近年氣候變遷許多植物都沒在季節上結果,沒想到這楊梅還走在季節上,感到欣慰,食時就是如此啊~老爸說楊梅和梅子一樣可以拿來做蜜餞,但外面好像很少看到販售。如果如上文中說的熟則如蜜,我倒是很想嘗嘗到底有多甜呀~最後那句,著實大自然的奧妙。
其他的內容多是講楊梅的功效,像是吃太多會怎樣,得了什麼病要配這個吃之類的,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引用來源:
1.百家諸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5/05/26搜尋。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45&searchu=%E6%A5%8A%E6%A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