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什麼?
就是覺。
覺什麼?
覺「性」。
「性」是本質。「性」由「心」+「生」所組合而成。否則人飽食終日,「吃飽換飫」,毫無意義與價值。
《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裡講到「心」時,應該先要「生」。「生」即「生出」來。
如何「生」出來?
「應無所住」而生出來。
「住」即「住居」、「住」下來、「定居」、「定著」、「固定」、「固著」、「執著」、「抓住」。
「不住」即「不抓住」。
「應無所住」,即應該「不要抓住」。
為什麼不要抓住?
這樣才能保證進化,才不致於固化、僵化、固死、釘死、死釘、卡死。人卡死在、財米、衣食、政治、鬥爭、殺伐⋯之中已上萬年了,以致心性墮落、生命沈淪。
那要怎麼辦?
應該要因「人、事、時、地、物」而改變、成長、進化。這裡需要遵循「道次第」。
「道次第」是什麼?
就是:身、心、靈、道。
這是《宇宙人生論》:
1.身:要養,要有物質、食物、金錢、安全,求身體健康、體格壯碩、安居、生存、繁衍。
2.心:要培,在心情上求平穩,人際上求和諧、技術上求效率,而且知識足夠豐富,擁有一個平靜的心、情緒、交流、心性、家庭、事業。
3.靈:要定,有一個穩定的思想、信念、認知、邏輯、思路、編程、資訊、數據、革新、升級、智能、精明、速度、心靈、創意、智慧。
4.道:要有道、有德,更多要有次序、規則、未來、希望、境界、覺悟、進化,才能進化到本性、本質。
有此「身心靈道」,才足以建構生命的心性與無法替代的精神新境界,否則行屍走肉。人生新境界在遠離「行屍走肉」,不要「吃飽換飫」,要「建立心性」。
黃振輝/20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