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文說,「我曾跟上天許過一個願,要當別人一輩子的貴人。」一般人跟上天所求的,都是讓自己遇到貴人,能夠事事順心,心想事成,可是麗文所求跟一般人不一樣,這種悲天憫人的好心腸來自阿嬤的言教與身教。
長大後的麗文成為一名高中老師,她對所有學生只有一個初衷,就是找回迷途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向光明的正道。有一回,麗文為一名學生蓄意破壞規矩感到煩惱,突然想起阿嬤曾經對一名乞丐恩威並重的教導而找到解答。那一年,有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乞丐跑到店裡要錢,阿嬤問了年輕人成為乞丐的來龍去脈,得知原委後,阿嬤嚴肅對年輕人說,「你年紀輕輕,身強體壯,就算去撿石頭、扛磚頭換三餐溫飽都還綽綽有餘,做乞丐是不得已的,你要堅強起來,要去找回自己的尊嚴。」多年後,年輕乞丐穿著體面帶著禮物上門對阿嬤下跪磕頭,感謝阿嬤多年前提點,他才能刻苦耐勞謀得一份好工作,足以扶養父母報父母恩。
麗文探究學生蓄意破壞班規的原因是因為父母離異,與父親相處不來,又不時跟父親起衝突而心煩意亂下的行為。麗文私下約了學生爸爸曉以大義,爸爸接受了,晚上親自下廚煮了一頓熱騰騰的飯菜給兒子吃,桌上又放了零用錢,學生回到家裡,看到一桌子的菜,眼淚止不住,父子感情回溫,不再爭吵。麗文說,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其原因,與其教訓處罰,不如去尋找背後的問題。
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四年之後,麗文老師退休了,她繼續在兒童精進班擔任志工老師。她的三個孩子分別在教育界和醫界服務,兒子原本在北部大醫院任職,因為與麗文一樣具有悲天憫人的心胸自願請調東部偏鄉醫療院所,也常自掏腰包幫助貧病老人請看護,仁心仁術。三個孩子正職工作之外,也都是慈善團體的志工,每年麗文都會攜家帶眷為一位過世多年的學校同仁掃墓,麗文說,「他一個人從大陸來台灣教書,落葉歸根在台灣,幫他掃幕是應該的。」
老智者說,一個家庭要能源源不絕出好子孫,至少要有兩代以上的行善積德,孝子賢孫越多,代表積善超過三代。就像麗文老師的阿嬤對乞丐沒有分別心,一定是父母傳下來的身教,再傳到麗文的父母身上、再傳到她,她再傳給三個孩子,整整五代。所謂「積善之家有餘慶,積惡之家有餘殃」,家運好壞、運勢高低,都是自己一點一點造作來的。
#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同理心
#平等心
#做別人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