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北台大的邊界,有一條小巷,沒有正式的路名,彎彎曲曲地穿梭於蟾蜍山聚落之中。走進去,就像被城市遺忘的時間靜靜攔住了去路。這裡沒有筆直的柏油路,只有碎石、泥地與老磚,還有一股沉穩的安靜。
巷口一間鐵皮屋,屋頂上長著一叢野草,貓從窗台鑽出來,在巷子中央打個滾,再慢慢踱步離開。空氣中有晒衣的陽光味,和飯鍋剛起鍋的白煙香。這些巷子彷彿都知道你來了,但不急著接待,只等你自己去發現。
一戶矮牆上貼著自製標語:「這是家,不是空屋。」牆邊還放著幾盆多肉植物,有點乾枯,卻仍頑強生長。窗內傳出老人咳嗽聲,牆外貼著一張泛黃的春聯,寫著「平安如意」,筆觸粗獷卻誠懇。小巷中偶爾有腳踏車滑過,車鈴一響,貓跳上牆頭,老人坐在椅上點頭招呼。小孩在水溝邊放紙船,笑聲劃破靜謐。路邊一張長板凳上,有人在編竹籃,有人邊抽煙邊下棋,時間彷彿在這裡轉慢。
這條小巷不在旅遊地圖上,卻有城市裡罕見的真實與寧靜。它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被歲月雕塑而成。蟾蜍山的脈動,就藏在這些巷弄之中,悄悄流動,靜靜呼吸。
我不忍久留,怕打擾了這一份靜謐。但我知道,當我再回來,這條巷子依舊會在,和它的貓、花、老人、風,還有那屬於台北底層卻溫暖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