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連續大跌時幾乎所有股票都一起下跌,反彈時多數個股也一起反彈,但有反彈幅度的差異,當指數再回跌時,個股的差異進一步擴大,昨天已經看到有個股跌回相對低點,同時還有少數個股仍維持反彈走勢,個股差異表現讓指數會較接近是區間波動的來回震盪,這種情況通常就會被描述成選股不選市,但其實也等於是缺乏明顯的方向,是成交量不足、沒有行情的另一種說法。
基本面的不確定因素仍在,雖然指數震盪整理期間是會有個股表現,但究竟會是甚麼樣的個股能夠表現,卻難有合理的規則可循,營收獲利成長、基本面優異的股票不一定會漲,特定概念例如AI相關也不一定能表現,有些股價表現是仰賴主力大戶的企圖而定,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難以判斷其中機會與風險的情況,就不是好的投資或投機時機。
有時候投資也不一定要看整體指數如何表現,如果確信企業具競爭力,個股股價合理,前景無虞,預期報酬率可以接受,以長期角度持有等待,是可以等到股價表現的時候,但問題是不知道會等多久,而且在情勢好轉之前,常會先出現悲觀與恐慌氣氛,很多人在還沒等到獲利之前就被嚇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