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讀茶道相關的書籍,了解茶道文化的同時,也沒想過茶道可以引出「活在當下、一期一會」的概念。似乎習茶的人,並不是直接從茶道中豁然開朗,而是在進行茶道的儀式之間,專注於五感時,內在深層的感悟緩緩在心中暈染開來。
日本「茶道」是由為客人奉茶的傳統儀式衍伸而成的文化,在步驟、細節和禮儀上,都有非常嚴謹的待客之道,更十分講究專注於當下,用心感受茶會的一切氛圍。
✏️ 內文|摘錄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爲「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
因此,學習過程中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立即理解; …… 順其自然等待杯中水滿溢,便可飽嚐那一瞬間豁然開朗的醍醐味。
森下典子小姐敘述的習茶之路上,她一開始常常有「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疑問,但當時老師只告訴她,持續做就對了,並沒有告訴她每個步驟的意義是什麼,她經過二十五年階段性的開悟,才終於知道箇中的道理。閱讀起來,覺得習茶有點像存在主義說的「存在先於本質」,存在是一種狀態,本質是存在以後慢慢找到的。
[ 第七章:五感與自然相繫 ]
十一月的雨總是下得無精打采,有點落寞似地滲入土中。
六月的雨卻是嫩葉彈跳的回響!雨聲就是綠葉朝氣蓬勃的音響。
[ 第九章:順其自然過日 ]
當微風吹拂,櫻花花瓣繽紛飄落,我滿心的幸福。在落花如雪般的美景下,我終於開懷大笑,卻也一邊落淚,因為從未想過自己能再擁有這樣的日子。
🥺 總會再擁有那樣的日子的,那時的眼淚會是因重新感受到幸福所流下的。
[ 第十章:這樣就好]
茶事:炭点前 > 懷石 > 濃茶点前 > 薄茶点前,排列成行。 (一切皆有緣由)
一旦有所領悟,所有流程也徹底融會貫通,心裡感到很踏實,篤信每件事均有其理,沒有任何一個程序是不需要的。
可能也就像是人生一樣,在某一刻驀然回首時,我們會理解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
[ 第十一章:人生必有別離 ]
那樣的時代,當下能與誰相會、共食、交杯暢飲,可能都是「一生一次」的最後機會。
人活在世上,總有一天會遇上無法「再次」相見的事。
也正因為如此,我深深以為:想見面時,就見面;有喜歡的人時,就明白對他說喜歡;花開了,就慶祝;談戀愛時,就好好愛個夠;有高興的事與人分享,就好好與人分享。幸福的時候,好好擁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體驗,因為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所以若有重要的人,就好好和他共識、共生,團圓在一起。所謂的一期一會應該就是這樣吧⋯⋯。
🙍🏻♀️ 這是引起我興趣想閱讀這本書的一段話,我的25歲,已經不喜歡要在字裡行間與舉手投足中,找尋線索去猜測對方心意的關係,更喜歡坦率且直接地說出想念與喜歡,正視自己心中的情感且表達出來是很帥氣的事啊!
[ 第十二章:傾聽內心深處 ]
人心也隨季節的變化敞開、緊閉,然後再度敞開⋯⋯,就像呼吸循環不已。
[ 第十三章:雨天聽雨 ]
身心完全自由享受著溫暖大雨的沖刷,一切的喜悅、快樂,皆有如孩童在雨中玩耍般歡欣鼓舞,即使視線因雨過大而看不清楚也毫不在意。生平初嘗如此自由奔放的感覺。
雨天聽雨,下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風⋯⋯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茶道就是教導人這樣的「生存之道」。人若能這樣的活著,就算遭遇世間所謂的苦難,也能甘之如飴活下去吧!
我覺得自己的雙腳正挺立於大地,全身接受雨水洗滌,與世界對峙、呼應。
[第14章:靜待成長]
茶道依著季節的循環,將日本人的生活美學與哲學變成親身體驗,了然於心。
🍵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時常有意識地「活在當下」,全心全意感受這個世界給予的一切,順應著生命之流,隨四季而活,盡情體驗人生季節裡的花開與花落!(也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