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較情商課 1、2 來說,在閱讀情商課 3 時,比較感受不到前兩本所帶來的思想灌溉,或是說,跟自己原本的意識相同,就很順著大腦進行下去。
( 像是~ 我本來就不會把別人的需求擺在自己的感受前面,我本來就很在乎自己)
還是說我現在已經擁有蔡康永思維了呢?(好敢說)
✏️ 內文|摘錄
- 我正在培養我對意義的態度:我希望意義能幫到我,而不是困住我。這其實也是我對很多事情的期望,畢竟活著就是需要盡量動員各種助力吧。當我需要意義的時候,我就相信意義,當我被意義捆綁住的時候,我就丟開意義不管。
- 心理學家哈迪的建議是這樣的~ 「你真正該做的,是根據你的目標去調整你的性格,而不是根據你以為的性格去調整你的目標。」
- 情商的練習,超級在乎「一念之間」
- 每次選擇,不是定局,而是產生變化的機會。這樣去看待選擇,又輕鬆又實際,應該就不會一直拖著。
- 穩定的內心,是活在混亂世界上最棒的居所
- 人工智能不會有成就感,沒辦法享受過程。那是我們作為人類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