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血汗錢!】你存高股息商品政府跟證券商笑開懷,揭露高股息背後的「三重剝皮」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上一次,我們聊了高配息商品那些「看得見」的陷阱,像是成長性不足、本金配息迷思。如果你覺得已經讓你心頭一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個市場不太講,但長期很致命的陷阱,看看那些在你辛苦存股、累積資產變多之後,悄悄現身的「隱形成本」。


很多人以為:

👉 高股息+ 每年再投入 → 複利滾雪球 = 發大財

但真相是:每年穩穩配息,看似被動收入,其實可能拖累你整體報酬!

😵「領到錢卻變窮」?隱藏的資產增值黑洞

陷阱1️⃣: 成功的懲罰?「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想像一下這個畫面:你省吃儉用,努力把錢投入存股。十年過去,你終於累積了數百萬的部位,每年能領到幾十萬的股息,感覺距離退休目標又更近了

某天,你領到利息時,發現利息好像比預期的少,經過詢問之後才知道被扣了「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金額還不小。你一頭霧水,我每個月薪水不是都繳健保了嗎?這是什麼?

這,就是給存股族的第一個「驚喜」

根據規定,只要你「單次」股利收入超過2萬元,就要被課徵2.11%的補充保費。⚠️注意,是「單次」喔!你存A公司,配息3萬,抽一次;存B公司,配息5萬,再抽一次。

這感覺像什麼?就像你剛畢業第一次拿到公司發的薪資單,上面寫著「月薪五萬元」,你開心到不行,腦中已經開始規劃月底要吃個大餐、存點錢、再買本你喜歡的書。

結果實際入帳的數字只有 48,945 元,你一頭霧水,重看薪資單,發現下面小小一行字寫著:「已代扣稅 2.11%,感謝您為社會盡一份力。」

那種「欸?我還沒領到,就先被扣?」的錯愕與不甘,我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

你拿到的,從來都不是完整的薪水(股息)。當你領息越來越多,這筆被「神隱」的錢,也越來越令人心痛。

陷阱2️⃣:被動收入的背刺!「綜合所得稅」的糖衣毒藥

好,被扒了一層皮,剩下的總該是我的了吧?別急,真正的魔王「綜合所得稅」,才正要現身。

你可能會說:「不是有股利扣抵稅額嗎?可以抵掉一部分稅啊?」

你說的沒錯,現在還有「8.5% 的可扣抵額度,上限 8 萬元」,看起來很佛心,但這只是暫時性的優惠,為什麼說是暫時性?聽我娓娓道來:

這個8.5%的抵減稅額,就像是灑滿糖霜的毒藥。當你的所得稅率只有5%時,它的確是個福利。 你領的股利適用5%稅率,卻能扣抵8.5%,一來一往,你等於是從政府手上倒賺了3.5%的稅金,感覺超划算。

但是!陷阱就在這裡!因為股利所得一樣要納入所得計算,一旦你因為股息收入變高,導致綜所稅級距升到 12% 以上,這個「福利」就瞬間變成了「變相加稅」的懲罰!在12%的稅率級距下,你領的股利雖然能抵減8.5%,但你本身就要繳12%的稅,等於你還是要為這筆股利實質上繳 12% - 8.5% = 3.5% 的稅,你可能還是覺得我12%的稅,股利所得只需要繳3.5%也還是划算阿,但是你的薪資所得呢?這時候你的薪資收入占比應該還是佔多數,而多數的所得課稅從5%變成12%,整整多了7%這樣有比較划算嗎?

看懂了嗎?這個8.5%的抵減額,就像是釣魚的餌。它讓剛入門的小資族覺得很甜,但當你的資產成長、收入增加後,你曾經以為的優惠,變成了把你綁在更高稅率上的枷鎖。你以為的被動收入,最終成了把你推向重稅區的幫兇,那種被制度玩弄的感覺,才是最讓人不甘心的地方!

陷阱3️⃣:複利之路的摩擦力!「股息再投入」的隱藏成本

「好,就算被課稅、被抽健保費,但我把剩下的錢全部再投進去,總可以了吧?我要讓複利滾起來!」你這麼想,非常正確,但你忽略了一些細節:

  1. 無法「零成本買回」,除了已經被課稅、可能還被抽二代健保之外,請問,買股票,要不要手續費?當然要,甚至連領息可能都會先被扣走匯費
  2. 錢進來時股價可能已經變動,買不回原來數量,比如配息當天股價是100,等你領到利息已經漲到105,同樣價錢能買到的股數就少了5%(看起來很少沒差多少,但不是跟殖利率差不多嗎?)而且如果運氣不好每次都這樣,對於複利效果的摩擦力更大!

📌小結:

這些「細微的效率損失」,長期將你的報酬率慢慢吃掉,這整個過程,就像一塊得來不易的冰塊在無數人手中傳遞:

  1. 公司交給你時 → 先扣了所得稅、二代健保,融化了兩圈。
  2. 你再把它丟回市場時 → 又被扣了手續費,再融化一小圈

如果過了幾十年要退休才發覺存股效果怎麼比當初預期的差這麼多,這才驚覺獲利就在這些你沒注意到的「隱形摩擦力」中蒸發掉才後悔莫及也來不及了

📊 實例比較:配息 vs. 不配息

raw-image

🎯 給大家的建議:不是不能買,但要聰明配比

如果你才25–40歲,正是資產擴張期,以下是我建議的配置方式:

  • 🔹 高配息ETF:不超過20%
  • 🔹 成長型ETF(例如:VT、VOO、台灣市值型):佔主力
  • 🔹 現金與其他類型資產:視你的風險偏好調整

並非打死高股息,而是清楚它的代價,知道怎麼用才安全,千萬別再拿退休工具當累積武器

💬好了,說了這麼多殘酷的真相

現在,換你告訴我:你手上也有跟風買進的高股息商品嗎?或者,你也是今天才第一次聽到這些讓人背脊發涼的陷阱?

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吧!想獲得更多理財知識歡迎追蹤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豪陪你,一起慢慢變富
6會員
26內容數
理財,其實可以很簡單! 我是Q豪,專注於個人財務規劃。這裡不會有艱深的專業術語,也不會推銷任何金融產品,只有最實用、最簡單的理財知識,讓你每週只花3分鐘,就能輕鬆學會如何讓錢變多、生活更自由。 每週更新,讓理財變成一件輕鬆的小事。 歡迎追蹤,一起打造穩健的財務未來!
2025/06/04
高股息ETF、金融股看似穩定,其實暗藏陷阱。年輕人常因「配息」假象,忽略了股價波動與成分內容。這篇幫你破解迷思,教你看懂配息背後的真相,穩穩投資不踩雷
Thumbnail
2025/06/04
高股息ETF、金融股看似穩定,其實暗藏陷阱。年輕人常因「配息」假象,忽略了股價波動與成分內容。這篇幫你破解迷思,教你看懂配息背後的真相,穩穩投資不踩雷
Thumbnail
2025/05/07
資產配置就像談戀愛,不同階段需要不同對象。年輕人適合追求成長型的「股票」、成熟族更需要穩定可靠的「債券」,還有折衷的「基金」與高CP值的「ETF」。本文用戀愛比喻,教你根據風險承受度與財務目標,打造專屬的理財組合,陪你穩健走長遠的財富之路。
Thumbnail
2025/05/07
資產配置就像談戀愛,不同階段需要不同對象。年輕人適合追求成長型的「股票」、成熟族更需要穩定可靠的「債券」,還有折衷的「基金」與高CP值的「ETF」。本文用戀愛比喻,教你根據風險承受度與財務目標,打造專屬的理財組合,陪你穩健走長遠的財富之路。
Thumbnail
2025/04/28
🌱 投資前,先認識你手上的「工具箱」 你不會拿湯匙去釘牆、也不會用榔頭喝湯 投資也是一樣,工具要對,才能有效發揮! 這篇就是要幫你認識「投資工具箱」 幫你一次搞懂最常見的四種投資工具:股票、債券、基金、ETF 了解它們的特性、風險、適合誰,最後還會教你如何簡單配置!
Thumbnail
2025/04/28
🌱 投資前,先認識你手上的「工具箱」 你不會拿湯匙去釘牆、也不會用榔頭喝湯 投資也是一樣,工具要對,才能有效發揮! 這篇就是要幫你認識「投資工具箱」 幫你一次搞懂最常見的四種投資工具:股票、債券、基金、ETF 了解它們的特性、風險、適合誰,最後還會教你如何簡單配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政府對存股領息進行的稅制調整,將對投資人造成影響。文章中探討了政府改變原因及對股息的侵蝕,並分享了對應的應對方式。
Thumbnail
政府對存股領息進行的稅制調整,將對投資人造成影響。文章中探討了政府改變原因及對股息的侵蝕,並分享了對應的應對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配息與填息的問題,以及32天填息對長期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分析了高股息ETF及不同投資策略的效果,並警示投資者應該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忽略短期收益的風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長期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配息與填息的問題,以及32天填息對長期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分析了高股息ETF及不同投資策略的效果,並警示投資者應該考慮長期影響避免忽略短期收益的風險。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 看到殖利率10%的股票 要不要進場?? 如果買進前沒有注意的話 可是會虧大錢!! 看到這麼高的殖利率 相信投資人都相當有興趣 但是買進前 請先注意這支股票是否有下列3件事情 1.     公司當年認列一次性獲利 這種一次性業外收入 會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 看到殖利率10%的股票 要不要進場?? 如果買進前沒有注意的話 可是會虧大錢!! 看到這麼高的殖利率 相信投資人都相當有興趣 但是買進前 請先注意這支股票是否有下列3件事情 1.     公司當年認列一次性獲利 這種一次性業外收入 會
Thumbnail
「我想要做資產活化,把我的股票拿去質押做套利,利息只需3%,我拿去買10%殖利率的○○高股息ETF,增加我的張數,可以多套利7%的獲利,你覺得如何?」
Thumbnail
「我想要做資產活化,把我的股票拿去質押做套利,利息只需3%,我拿去買10%殖利率的○○高股息ETF,增加我的張數,可以多套利7%的獲利,你覺得如何?」
Thumbnail
高股息、高風險等投資方法,都無法帶來高報酬,到底要如何獲得高報酬呢? 股票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 當別人恐懼時,股票價格可以能會因為強力賣出而低於股票價值,我貪婪,將股票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此時這個投資標的可以同時為你帶來高報酬與低風險,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這是最可靠的獲利方法。 但
Thumbnail
高股息、高風險等投資方法,都無法帶來高報酬,到底要如何獲得高報酬呢? 股票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 當別人恐懼時,股票價格可以能會因為強力賣出而低於股票價值,我貪婪,將股票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此時這個投資標的可以同時為你帶來高報酬與低風險,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這是最可靠的獲利方法。 但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討論區內有用戶建議每月存2萬ETF三年後,獲得本金100萬,再轉投300%飆股,最終滾至1000萬。然而,多數人認為此方法風險極高,並批評這種投資策略近似賭博,忽略風險與現實性,應更謹慎投資。
Thumbnail
收益平準金、資本損益平準金不能全數被拿來配息喔,別被誤導啦~
Thumbnail
收益平準金、資本損益平準金不能全數被拿來配息喔,別被誤導啦~
Thumbnail
▇高股息是否是有效策略 國外有很多論文期刊在介紹類似的內容,也有分析高股息因子投資是不是有效策略或稱為是價值因子的雜訊。到底追求股息是否有意義,我認為大多的人並不在意論文內容,而且許多是國外研究,未必100%適合台灣地區。但既然提到國外研究,那也來看一下國外不同的看法。來看一下富達投資
Thumbnail
▇高股息是否是有效策略 國外有很多論文期刊在介紹類似的內容,也有分析高股息因子投資是不是有效策略或稱為是價值因子的雜訊。到底追求股息是否有意義,我認為大多的人並不在意論文內容,而且許多是國外研究,未必100%適合台灣地區。但既然提到國外研究,那也來看一下國外不同的看法。來看一下富達投資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好友瑋哥主動提到要解開70萬的儲蓄險投入股市 他最近跟我討論解開儲蓄險後要投入哪幾檔標的 直接問我哪一檔股息最高,想要投入那檔 關於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回答哪一檔股息最高就可以解決的 以下稍微分析說明一下大部分投資人對於高股息的產品應該要有的理解 高股息的產品現在相當熱門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好友瑋哥主動提到要解開70萬的儲蓄險投入股市 他最近跟我討論解開儲蓄險後要投入哪幾檔標的 直接問我哪一檔股息最高,想要投入那檔 關於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回答哪一檔股息最高就可以解決的 以下稍微分析說明一下大部分投資人對於高股息的產品應該要有的理解 高股息的產品現在相當熱門
Thumbnail
換掉高股息ETF買美債! 怪老子解密高股息配息率少2%”是虛胖” !美債大PK這樣挑穩賺5%!
Thumbnail
換掉高股息ETF買美債! 怪老子解密高股息配息率少2%”是虛胖” !美債大PK這樣挑穩賺5%!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