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F)及和平與安全中心(CPAS)舉行「台海防衛兵推(Taiwan Defense TTX)」,參與兵推的人士包括美、日、台超過9位退役上將、8位退役中將與會,甚至還包括前行政院長、總統府國安會祕書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及外交部長等人,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兵推討論中共解放軍從24浬鄰接進犯到12浬內的領海,卻沒有能代表海巡署的退役人士參與,成為此次兵推結果中最大的盲點。(See:2025/06/11,民視新聞,「台海防衛兵推」居然有盲點 領海、鄰接區海域沒有海巡署退役人員推演)
對於台灣方的「沒有作為」,管制組表達不滿。管制組指出,美國和日本在執行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例如中國會試圖阻止美國增援,雖美國有能力去做,並與台灣制定計劃突破封鎖,但難題在於中國若攻擊美國了,台灣的優勢會在哪裡?這取決於台灣做什麼。管制組表示,這個動次比較困難,發布了一些火力打擊,台灣組「沒有如預期做出應對方法,所以無從討論評估,台灣實際上會面臨什麼挑戰」,在真實世界中要拿出方法,如果拿不出方法,不可能嚇阻得了中國對我採取的行動,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因為台灣組接二連三都無作為,管制組眼看達不到兵推找出問題出在哪裡的效果,臨時宣布該動次並不因此結束,不少與會者瞠目結舌,管制組嚴厲地要「台灣組今天晚上回去想一想怎麼因應」,明日早上繼續進行。管制組不得已之下做出延長兵推的決定,也顯示台灣組實在太過「落漆」。(See:2025/06/11,風傳媒,美日台重大兵推》落漆! 中共開戰台灣組拿不出辦法大將軍們不放過令重考)
在第二動次司法攔檢的想定中,美、日、台三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跟意見。根據想定,中共透過官媒向外宣布,台灣、釣魚台及周邊都是中國領土一部分,要通行海域內所有油、汽、貨、漁輪都必須向中國方面提出申請,並獲得同意才可以進入,否則將實施攔檢、損失自負;另外,為確保中共國土安全,解放軍海軍、海警將隨時維持20艘以上艦艇在台灣周邊及所有外離島周邊活動執行攔檢。美國組強調,對於司法隔離,中國有4個航母打擊群,所以攔截商船是大事,司法隔離是美國該擔心的第一步,以此完全封鎖台灣是很容易的事,這樣的操作也容易迫使台灣開出第一槍,在此情況下,要不成為第一擊的發動者,不殺害飛行員和船員,不要開始衝突也不要開始戰爭,是很重要的問題,「從美國觀點來看,我們很擔心這點,這是很緊迫的狀態,可能會發生很糟糕的事情。」(See:2025/06/11,風傳媒,美日台重大兵推》中共「司法隔離」打封鎖戰 美國組擔心可能發生很糟糕的事)
對於第二天的第三動次,台灣組想了一晚給出解方。台灣組表示,針對反封鎖部分,規劃兩條航路,一條在東北,沿著琉球群島以南,在日本的領海以內,防止中共海警執法,沿這航線到與那國島,並由海軍派之隊護航;另一條則是在南部地區,跟美日兩國召開會議,美軍同意從菲律賓沿海護航,每天會有55航次。
到了第四動次,根據想定,中共解放軍在第一波攻擊主要針對作戰指揮中心、雷達站、軍用機場及飛彈陣地;第二波針對戰機起降用的戰備跑道、台電超高壓變電所、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第三波攻擊攻擊主要道路以及隧道出入口以及橋樑,並且選擇從東部進行登錄。到了2030年6月10日深夜11時,新華社發佈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聲明,要求台軍放棄抵抗,並且於6月11日1800時之前,正式派授權代表啟程來北京共議統一。當中共已經全面進犯台灣,在這情況下美國組直言,「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會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
對於台灣組的應對作為,管制組今天則給予鼓勵。管制組表示,紅隊突發奇想,不從北中南登陸,選擇從東部登陸,但這都可以進行討論,只是提供一個場景,最起碼我們已經想到對策,最糟糕是在真實世界中,敵人會用這些事情但我們卻沒想到,但台灣隊從昨天到今天,學習成長曲線非常快,思維也擴大,也開始知道尋求美國、日本協助。另外進步的地方是,第四動次也想到用不對稱方式嚇阻解決,這是一大進步。
(See:2025/06/11,風傳媒,美日台重大兵推》台灣組終於醒了!總算有方法應對中共開戰 大將軍們讚學得快、美日台重大兵推》中共全面攻台! 美國組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全面保衛台灣主權)
「台海防衛兵推」兵推結束後,舉行記者會,此次美國組模擬若共軍與台灣全面開戰,將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美軍太平洋前總司令布萊爾強調,若中國展開區域的侵略,是不會成功的,顯見美方對於是否援助台灣問題上的堅定態度。(2025/06/11,聯合報,台海兵推 美軍太平洋前司令:共軍侵台不會成功)
退役陸軍上將胡鎮埔11日在2025「台海防衛兵推」國際記者會上強調,國防是為台灣的持續生存發展,防衛作戰需要有強大的國軍,國防不分藍綠,現在非常遺憾是為反對而反對,不管是哪一個黨執政,台灣這個現象至今始終存在。他並肯定政府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目標和氛圍明確,全民防衛作戰是整個國家2350萬人共同的事情。(See:2025/06/11,自由時報,退役陸軍上將胡鎮埔:國防不分藍綠 遺憾為反而反始終存在)
台灣已成為中美衝突的焦點之一,華府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發表專文指出,排除軍事原因以外,中國目前無法承受入侵台灣,有三個原因與經濟密切關係,從晶片到海上貿易和中國經濟本身,中國的軍事行動風險,將使得北京無法承擔經濟破壞的賭注。有三個非軍事因素,使得中共無法對台灣進行全面軍事攻擊或封鎖。首先是台積電對全球的重要性,其次是對台灣海峽和呂宋海峽的貿易和航運業的影響,第三是中國本身不太有利的經濟狀況。(See:2025/06/11,自由時報,北京無法承受侵台代價 美智庫直曝護國神山等3主因)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欣儀的的助理林岳龍,遭檢調查出涉入共諜案,疑似協助中國情蒐我國機密,檢調認為他與基隆市議員藍敏輝的助理王凱民、前總統府參議郭文彬都涉違反《國安法》,10日展開搜索並約談2人到案,訊後11日諭令林岳龍10萬元交保;王凱民、郭文彬則請回。北檢針對國民黨市議員助理涉及共諜案,在昨天發動搜索約談行動,一共帶回藍營兩名市議員助理林岳龍以及王凱民。其中以林岳龍的背景最特別,因為他曾經在中國當大學助理教授多年,跟對岸往來密切,還曾經錄製影片,大讚中國的惠台政策對他有多大幫助。(See:2025/06/11,上報,國民黨議員助理林岳龍涉共諜案 今凌晨10萬元交保、鏡新聞,涉共諜案遭搜索約談 林岳龍親中背景曝光)
由國民黨前立委鄭麗文、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前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館長」陳之漢等人所發起的「黨外在野黨大聯盟」,11日正式成立,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也到場相挺,致詞到一半,突然有民眾高舉手板衝進來抗議,大喊「舔共大聯盟一路好走!」就在趙少康也到場相挺致詞時,突然有一名黃衣男子,帶著上頭寫有「一路好走」的花籃進入現場,還高舉「外抗共匪、內除國賊」字樣手板,不斷高聲吶喊「反對舔共集團、抗議賣台主張」,並批評黨外在野大聯盟是「假黨外、真共黨側翼」,現場頓時一陣混亂,工作人員也迅速將該名男子架離。(See:2025/06/11,自由時報,「黨外在野大聯盟」成立 民眾怒衝開轟「舔共大聯盟」、民視新聞,鄭麗文組黨外在野大聯盟 成立大會被嗆:舔共一路好走、趙少康致詞ING 他大罵「舔共大聯盟 、假黨外 真共黨側翼」、鏡週刊,尷尬!趙少康致詞中 他高舉牌子衝進來大罵「舔共大聯盟一路好走」)
鄭任汶專欄:台灣曾經歷近40年的戒嚴,一直到解嚴後人民有組黨自由,「黨外」一詞才走入歷史。「黨外」一詞當然不該被獨佔,不屬於特定人或政黨所有,更不應該被濫用。然而,反對陣營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如此的行事邏輯實在似曾相識,2019年柯文哲就曾用「民眾黨」為名借殼上市,2025年「黨外在野大聯盟」再用「黨外」一詞,既然義正嚴詞要反罷免,那就光明正大籌組在野新勢力,何苦要借名而遭來欺世盜名之譏?
政治上的合縱連橫很正常,執政聯盟、在野聯盟,以及兩黨政治之外第三勢力、第四勢力、第五勢力等起起落落,每隔幾年就籌組一次,偶爾重新排列組合,政黨內外從來也不缺互為結盟或彼此背叛的恩怨情仇。許多政黨或政治人物更常以改革、正義、理想、民主、多元、開放、進步、人權等價值自居,彼此分分合合也各取所需。 高喊理想口號很容易,只是,要稱為「黨外」,似乎獨缺「德不配位」的自知之明。
(See:2025/06/11,鏡報,鄭任汶專欄:假黨外的在野大聯盟)
台灣當前的處境面臨兩面的危機:外在的軍事威脅與內部的認知作戰與政治滲透。外部的軍事威脅雖然嚴峻,但根據上述兵推,推到第二天,管制組已從指責嚴厲變成給予鼓勵。管制組表示,台灣隊學習成長曲線非常快,思維也擴大,大讚學習得很快,應不足為慮。
應該令我們擔憂的則是,內部的認知作戰與政治滲透,尤其是假冒「黨外」之名,卻行「欺世盜名」之惡行。而主權的失守,從來不只發生在外部,更容易發生於內部的「不知不覺」之間。
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嘗言:「如果毀滅是我們的命運,那麼,我們自己也是它的創造者和終結者。身處自由國度,若我們自己無法保護好,我們將會自取滅亡。」("If destruction be our lot, we must ourselves be its author and finisher. As a nation of freemen, we must live through all time, or die by suicide.")
面對中共的極權滲透與統戰手段,最危險的,從來都不是共軍來襲,而是「木馬屠城」、「內部有人幫共軍開門」。若所謂「黨外」,雖然號稱抗爭體制,但卻在關鍵國安議題上選擇沉默,甚至與共黨勢力唱和,那麼,與其說是「黨外」,不如說是「假黨外,真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