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驚爆史上最嚴重資安事件,高達40億筆個人資料外洩,內容涵蓋微信、支付寶等敏感資訊,甚至出現疑似「台灣資料庫」,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網安團隊警告,這些數據恐成駭客與間諜組織覬覦目標,受害者卻求助無門。其中還有一個「tw_db資料集」,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與台灣相關的資料庫。此消息尚未獲得陸媒報導與官方證實,部分網友質疑內容是假的。台科大資安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查士朝:「看起來像是,經過整理之後的資料檔案,有占蠻多數的,中國那邊他們也有一種說法,是說他們有在,做一些資料的監控,所以那些單位,他收了資料之後,可能沒有保管好。」(See:2025/06/09,鏡週刊,微信、支付寶全淪陷!中國40億筆資料曝光 驚見台灣資料庫、中廣新聞網,台灣人也中招?陸40億筆個資疑外洩 微信、支付寶全淪陷、Newtalk新聞,中國驚爆40億筆個資外洩 微信支付寶全淪陷!疑現「台灣用戶」資料庫、民視新聞,驚爆中國40億筆個資外洩 資料庫疑有"台灣用戶"資料、風傳媒,微信、支付寶都淪陷!中國爆40億筆個資外洩 台灣用戶也遭波及)
2025 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CACS2025)6 月 6 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火熱登場,現場不只是科技秀、產業趨勢大討論,更像是一場中國汽車圈的「火藥味大會」。這場以「在變革的時代,塑造產業的未來」為主題的高端論壇,雖然主打產業升級,但實際上早已變成一場針對惡性競爭的大型控訴會,從價格戰打到人身攻擊,讓車圈內部風聲鶴唳。從比亞迪到長安、從吉利到奇瑞,再到賓士和賽力斯,多位車企掌門人不約而同掀開產業「內捲」的蓋子,場面一度比八點檔還精彩。
(See:2025/05/29,TVBS新聞,大陸車市內捲 比亞迪三度降價 零里程二手車搶市、2025/06/09,Newtalk新聞,到底是誰「又蠢又壞」? 比亞迪、吉利、長安互控「沒底線」 中國汽車業吵翻天、風傳媒,價格戰殺到見骨!中國電動車「內卷」失控:比亞迪一輛只賣23萬台幣,政府忙踩剎車)
比亞迪宣布將中國境內電動車款大範圍、大幅度降價,後續引起的效應仍持續餘波盪漾。降價促銷背後代表的是廠商犧牲利潤,表面看似讓利給消費者,但若是掀起大規模價格戰,最終的結果就是全產業犧牲品質,則非消費者之福。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海外市場的野心仍與日俱增,台灣也是它的下一目標。比亞迪也將台灣視為重點戰略市場。業界傳出,比亞迪已委由港商太古汽車為台灣總代理,並開始招募經銷商。(See:2025/06/06,財訊雙週刊,市場寒風加劇 藏不住稱霸全球野心 台灣車廠注意 比亞迪要來了!)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近期狂砍車價,最高降幅34%,掀起新一波價格戰,不僅沒有帶動銷量,還引來北京出拳整頓,造成比亞迪股價重挫,兩週內市值蒸發 200 億美元(約台幣5980億)。韓媒研判,比亞迪的淨負債約3230億人民幣(約台幣1.34兆,以下同),加上拖欠供應商款項,破產風險不斷上升,只好孤注一擲祭出毀滅性價格戰清庫存,目的是改善財務狀況。(See:2025/06/09,自由時報,韓媒指比亞迪破產風險上升?毀滅性降價的背後真相)
上個月,美中開始互降關稅,再加上五一、端午兩個長假的加持,中國經濟卻依然表現疲軟。最新數據顯示,中國5月的CPI年減0.1%,連四個月負成長;PPI的降幅更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年減3.3%,這是連續第28個月負成長。此外,中國5月的外貿表現也比預期差,進出口總額比上個月少了1.1%,但官方堅持否認出現通縮。只是中國內需消費市場的內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咖啡到電動車,都祭出價格戰來求存。官方則是高分貝要求停止內捲,率先降價的比亞迪,也成為各方箭靶。(See:2025/06/09,TVBS新聞,中國經濟疲軟 5月CPI與PPI雙降 外貿萎縮)
近年來,台海關係緊張,共軍頻於台灣周邊軍演。對此,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在網路節目《論政天下》中表示,中共把美軍的介入視作必然,希望能在武力犯台初期癱瘓國軍聯合作戰指揮體系,使美軍放棄介入。(See:2025/06/09,風傳媒,共軍三階段攻台劇本曝光?揭仲示警1事:美軍可能放棄干預)
想理解習近平,不妨從他父親的傳記下手,並理解為什麼他非要吃下台灣不可?習仲勛於文革遭到批鬥,習近平因父親緣故被貼上「走資派」的標籤。為什麼這對父子檔會對造成他們極大痛苦的黨依舊忠誠?深受布爾什維克政治文化影響,這種文化歌頌「鍛煉」——認為痛苦能強化意志與對信仰的忠誠。習近平相信要讓中國再次偉大,黨就必須不擇手段。他經常自詡為中華文明的守護者。這種態度也體現在他的對台政策上。習近平的對台政策可以看出習仲勛的影子。習仲勛晚年曾經負責推動與台灣的統一。中共始終懷有收復台灣的野心。(See:2025/06/09,經濟學人/天下雜誌,習近平曾遭黨與家庭出賣:解密他「必吞台灣」的內心劇本)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8日公告,首次確認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進入小笠原諸島南鳥島附近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EZ)。由於南鳥島是日本最東端的偏遠島嶼,防衛省認為這是中國提升遠海作戰能力的體現,持續對解放軍艦艇保持監視和警戒。中國外交部9日則回應,相關活動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希望日方客觀理性看待。
日本政府9日證實,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第一次駛過硫磺島以東的海域,且遼寧號艦載機在硫磺島東南海域執行起降任務。對此,退役陸軍少將栗正傑直言,遼寧號這次行動可說是次「戰略奇襲」,日本「真的被耍了」。
這也象徵著遼寧號航艦持續累積遠洋航行能力,與我國國軍2023年示警,中國解放軍「期望建立第二島鏈內作戰能力」的觀察相符。
(See:2025/06/09,風傳媒,「遼寧艦」突破第二島鏈前沿!中國航艦首度駛入日本最東端EEZ,東京高度警戒、中時,遼寧號衝破第二島鏈 退將震驚:日本被耍了、自由時報,中國遼寧號航艦再突穿第二島鏈 率7艦現蹤日本東南方外島)
經濟上,中國電動車業的「價格內戰」,看似擴大全球市佔,實則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中國內需疲軟、CPI與PPI持續為負,再加上外貿走弱,代表中國經濟體質正逐漸虛化。
軍事上,遼寧號突破第二島鏈,固然象徵戰略能量提升,但也無異於對區域穩定投下震撼彈。這種戰略投機(Strategic Adventurism),若無法配合內部經濟的穩健支撐,恐將加劇對手警戒,反招致地緣風險升溫。
綜觀當前中國內外局勢,可見其正同時面臨經濟內捲風險與地緣戰略升溫風險兩大壓力。這樣的雙重風險,使得中國進退失據,也讓周邊國家與全球市場高度緊張。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嘗言:「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困境之洞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停止繼續挖洞。」("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a hole is to stop digging.")
倘若中國不停止繼續挖洞,那麼,不只會是讓其自己陷入困境之洞外,還不無可能採取「狗急跳牆」極端但可預期之舉。那麼,危險的人會是誰?
如前所述,子貢:"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意思是:憂患在內部者,若攻打弱國即使獲勝,內部爭鬥反而會增強而反噬領導人,乃需攻打強國,以化解內部的爭鬥。台灣因此便不無可能成為中共對外軍事動作的首選標的!這就是我們必須小心注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