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在還沒過端午前,冬衣先別收,也就是說端午過後即正式進入夏天。古人的智慧,至今仍非常受用。
端午後,氣溫大致都落在32度上下,心想著天氣開始熱了後都沒什麼出門跑步,接下來的氣溫只會愈來愈熱愈熱愈久...自己就這樣murmur起來,此時,腦中冒出個想法「那去晨跑呀!」接著心想...不是呀~要早起耶....而且之前嘗試過後失敗了.....
那是2023年在準備東京馬拉松時的夏天尾巴,但九月的台北依舊悶熱,即便是在太陽下山的傍晚,吸收一整天熱能的柏油路,跑起來的體感真的還是很不舒服。那時便想嘗試早起跑步,但...人的意志力果然是有限的,很快不到一週就放棄了,即便知道再不備賽,到時就烙塞的壓力,仍無法早起去跑步,而每每聽到朋友說著晨跑的種種,心中更是佩服又羨慕!
帶著疑惑的心,默默的坐到電腦前,開啟ChatGPT問:
「Chat姐,我想嘗試早起去晨跑,因為接下來台北的天氣開始炎熱,但自己不喜歡晚上出門跑步,所以想再試試看早起去跑步;但先前早起跑步的計畫維持不久,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養成晨跑的習慣?」
果然平常和Chat姐瞎聊也是蠻有幫助的,大致給了我幾個建議:
「先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不是每天都要起床衝出去跑步,而是轉為每天早上起來做一件與覺醒有關的事就好,哪怕只是出門散步5分鐘,這樣降低心理壓力,反而更容易啟動晨跑的習慣。
持之以恆小技巧—
- 前一晚準備好裝備
- 起床後不要滑手機
- 給自己個誘因或是獎勵(有點像原子習慣的概念)
- 利用打卡日曆或習慣追蹤app
- 允許自己「不跑但仍維持習慣」(可以改為伸展、散步,只要出門就算達標)
另外Chat姐小提醒:太陽獅子、上升牡羊、月亮雙子,有熱情行動力但也容易分心,所以有趣+有彈性+看得見的進展對你很重要。如果能把晨跑變成一種輕盈的啟動儀式,而不是要變成超自律晨型人的壓力包,這樣習慣會更容易養成。」
接著Chat姐幫我擬定了21天階段漸進式的晨光養成計畫,Chat姐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Day 1.
am 4:32左右起床| 5:00多踏出家門
早晨的空氣格外清新,天空是橘色的,有點雲有點風,涼涼的。雖然身體還沒完全醒來,但也小小的跑了3K。
習慣不是硬撐來的,而是陪著自己走過每一個清晨的溫柔累積。
今天這3K對我來說,是個習慣的養成,也是信念的轉換,學著放掉些固有想法好好的和自己的身體連結,也是學著不需要每次都這麼逼自己做到完美,即便只是一小步,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