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華跟先生阿從,兩人育有兩男兩女,是一個和氣又快樂的一家六口。阿從擔任公司保全,淑華在工廠做事,家境普通平凡,但是凝聚力和幸福感勝過很多富裕不愁吃穿的家庭。
有一年元宵前夕,淑華的兩個兒子出門買東西發生車禍,大兒子重傷命危,小兒子當場往生。家人不敢讓淑華知道小兒子往生,淑華以為自己要去醫院,卻不知自己正往殯儀館的路上。到了殯儀館,淑華瞪大雙眼質問阿從為什麼要載她來這個地方,阿從不得已才說出實情。淑華當場腿軟,無法行走。
淑華的二女兒在醫院照顧受傷的大兒子,小女兒在殯儀館處理小兒子的後事,不管是醫院,還是殯儀館,都有志工從一而終的陪伴。治喪期間,淑華不時掉眼淚,有一天早上,她聽見老智者對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勸慰,「感情線要用在活人身上,如果有一方已經走了,我們要把這條風箏線剪掉,亡者靈安,生者才能繼續走下去。如果我們一直放不下,亡者會罣礙,就算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在等祂,祂也會因為割捨不下而去不了,那我們就是擔誤了祂。」
淑華聽見這段話,將眼淚擦乾,從那天起跟自己說不能再哭,小兒子從小懂事又貼心,當兵休假只待在家裡陪家人,陪父母吃飯,這樣乖的孩子,怎麼捨得讓祂在另一個世界流離失所,縹渺無蹤。小兒子往生半年後,淑華就走出來了,她繼續做志工,想到兒子就默默在心中祝福祂,老智者說,可能已經幾個月大了,全家都在呵護著。淑華的大兒子已經康復,也重返工作崗位,這個家庭少一個人,但是女兒的未婚夫順勢補上小弟來不及完成的志業。
淑華說,如果二十年前沒有走公益這條路,應該想不開去陪小兒子了。二十年來,淑華參與很多告別式、助念,也在醫院做志工,對死亡和無常一點也不陌生,只是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也需要時間沉澱和消化。她不怨命運,反而感謝上天讓她還有一個兒子陪伴晚年,因為知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的道理,一切的幸與不幸,都是無因不成緣。
#聞法入心
#無常
#執念
#做福來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