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的話是《從奪走你的那天起》
電影則是《Night Flower》
兩部都是飾演媽媽,兩部都是很苦大仇深的戲,這預告就讓人悶得慌,雖然我也看了《從奪走你的那天起》,但真心啃不動啊。
我其實最早看到北川景子的作品是《美少女戰士》
我其實最早看到北川景子的作品是《抹布女孩》,她在裡面的俏皮表現讓我印象很深,配上在戲裡很自戀的谷原章介,這對組合真的蠻讚的,後來《帥哥西裝》再碰頭,但帶來更多的是對於《抹布女孩》的懷念。可惜《抹布女孩》跟原作小說的設定與劇情大不同,還牽涉到抄襲疑雲,難有機會再看到了吧。
後來有一陣子轉換戲路,感覺比較多是「陽光少根筋有點懶」。當然中間還有其他戲路的嘗試,一直到《房仲女王》。雖然《房仲女王》的角色外在形象給我種類似《家政婦》中松嶋菜菜子的形象,但《房仲女王》確實開啟了北川景子另外一種戲路。其後也演過人生導師的形象,不過老實說北川景子的型要發揮這種角色有一種突兀感,即便在演技上已經很努力去調適,多少還是沒那麼契合。
然後看著北川景子在綜藝節目上的搞笑能力,配上運用自己丈夫DAIGO的梗,發揮上可以說比DAIGO更有效果,所以北川景子一直無法給我太深沈的感覺。直到最近這兩部戲…真的好難啃,不是說不好,只是我真的啃不動這種太沈重的題材(再說一次是題材不是人的緣故),儘管我有一陣子曾經癡迷於這種題材過。
我對於日本的文化出版的感想是一個很競爭但也是很有趣的產業,日子好大多是青春喜劇跟積極的社會議題片,日子不好就是反應當下社會的悲劇,另外日子不好時也很愛看戀愛劇來尋求情感上的慰藉——其實與其說大家愛看愛情劇,倒不如說其中的社會變遷讓大眾共鳴。也會配合社會現象與議題,推出一些很刺激或是很奇妙的作品,像是那個《圈套》跟那個《繼續》(兩部導演都是同一個人)、《quiz》,現在類似的戲劇或多或少也有些沿用了當年的風格。
(當然啦,最近幾年是「現實不如意,那就轉生吧」的風潮深深影響亞洲的文化出版,日子不好過,大家都想重生當霸總)
比起現在類型比較集中的現象,雖然1990年起日本受到泡沫經濟影響,但當時的日劇在議題上也比較大膽跟多樣,改編作品與原創作品都很多,像《長假》《海灘男孩》等系列都蠻膾炙人口,相較於泡沫經濟時在外面玩樂到深夜直接去上班,泡沫破滅後就是沒錢在外娛樂大家都回家看電視吧、的感覺(日本朋友如此表示)。
總之,雖然現在世界很亂,但是我想看很慘的社會片以及毫無角色成長的轉生霸總、之外的作品啦。